十年网站开发经验 + 多家企业客户 + 靠谱的建站团队
量身定制 + 运营维护+专业推广+无忧售后,网站问题一站解决
1、反射可以在运行时 动态获取变量的各种信息 ,比如变量的类型、类别;
主要从事网页设计、PC网站建设(电脑版网站建设)、wap网站建设(手机版网站建设)、成都响应式网站建设公司、程序开发、微网站、微信小程序定制开发等,凭借多年来在互联网的打拼,我们在互联网网站建设行业积累了丰富的成都网站设计、成都网站建设、网络营销经验,集策划、开发、设计、营销、管理等多方位专业化运作于一体,具备承接不同规模与类型的建设项目的能力。
2、如果是结构体变量,还可以获取到结构体本身的信息(包括结构体的字段、方法);
3、通过反射,可以修改 变量的值 ,可以调用关联的方法;
4、使用反射,需要import " reflect ".
5、示意图:
1、不知道接口调用哪个函数,根据传入参数在运行时确定调用的具体接口,这种需要对函数或方法反射。
例如以下这种桥接模式:
示例第一个参数funcPtr以接口的形式传入函数指针,函数参数args以可变参数的形式传入,bridge函数中可以用反射来动态执行funcPtr函数。
1、reflect.TypeOf(变量名),获取变量的类型,返回reflect.Type类型。
2、reflect.ValueOf(变量名),获取变量的值,返回reflect.Value类型reflect.Value是一个结构体类型。
3、变量、interface{}和reflect.Value是可以互相转换的,这点在实际开发中,会经常使用到。
1、reflect.Value.Kind,获取变量的 类别(Kind) ,返回的是一个 常量 。在go语言文档中:
示例如下所示:
输出如下:
Kind的范畴要比Type大。比如有Student和Consumer两个结构体,他们的 Type 分别是 Student 和 Consumer ,但是它们的 Kind 都是 struct 。
2、Type是类型,Kind是类别,Type和Kind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3、通过反射可以在让 变量 在 interface{} 和 Reflect.Value 之间相互转换,这点在前面画过示意图。
4、使用反射的方式来获取变量的值(并返回对应的类型),要求数据类型匹配,比如x是int,那么久应该使用reflect.Value(x).Int(),而不能使用其它的,否则报panic。
如果是x是float类型的话,也是要用reflect.Value(x).Float()。但是如果是struct类型的话,由于type并不确定,所以没有相应的方法,只能 断言。
5、通过反射的来修改变量,注意当使用SetXxx方法来设置需要通过对应的指针类型来完成,这样才能改变传入的变量的值,同时需要使用到reflect.Value.Elem()方法。
输出num=20,即成功使用反射来修改传进来变量的值。
6、reflect.Value.Elem()应该如何理解?
我没有golang. 看别人用 exec.Command(命令字符串,参数字符串),照猫画虎如下,你试试。
import "os/exec"
cmd := exec.Command("CLS");
err := cmd.Run()
cmd2 := exec.Command("PAUSE");
err2 := cmd.Run()
1、首先打开开始菜单运行cmd。
2、然后输入go回车。出现一下画面表示已经安装完毕。
如果用户没有配置可能是安装过程中出了点小错误,那么可以自行配制,也可以重新安装。
自行配置方法
1、首先打开计算机的属性,点击高级系统设置。
2、然后在环境变量Path中加上变量C:\Go\bin。
3、然后再点击新建,添加一个新的环境变量。
变量名:GOROOT
变量值:C:\Go\
完成后根据上面的方法验证。
Go语言
晕百度限制字数,公式在这里
{通达信周k线副图 }
WO1:="OCHL引用.O1#WEEK",LINETHICK0;
WC:"OCHL引用.C1#WEEK",LINETHICK0;
WH:"OCHL引用.H1#WEEK",LINETHICK0;
WL:"OCHL引用.L1#WEEK",LINETHICK0;
K1:=WO1=REF(WO1,1) AND WC=REF(WC,1) AND WH=REF(WH,1) AND WL=REF(WL,1);
K3:=REF(C,1)=DYNAINFO(3) AND O=DYNAINFO(4) AND C=DYNAINFO(7) AND H=DYNAINFO(5) AND L=DYNAINFO(6);
DD:=REF(BARSLAST(K1=0)+1,1),LINETHICK0;
DD1:=CROSS(BACKSET((K1=0 OR K3) AND DD=5,4),0.5),LINETHICK0;
DD2:=CROSS(BACKSET((K1=0 OR K3) AND (DD=4 OR DD=3),3),0.5),LINETHICK0;
DD3:=CROSS(BACKSET((K1=0 OR K3) AND DD=2,2),0.5),LINETHICK0;
BK1:=DD1 OR DD2 OR DD3;
BK2:=CROSS(BACKSET(K1=0,2),0.5);
BK3:=CROSS(BACKSET(K1=0 AND REF(K1=0,1),2),0.5);
WO:IF(BARSLAST(K1=0)=0,O,REF(O,BARSLAST(K1=0))),LINETHICK0;
K0:=WCWO OR (WC=WO AND WCREF(WC,BARSLAST(K1=0)+1));
STICKLINE(K0 AND BK1,WH,WC,0.1,0),COLORRED;
STICKLINE(K0 AND BK1,WO,WL,0.1,0),COLORRED;
STICKLINE(K0 AND K1=0,WC,WO,0.1,0),COLORRED;
STICKLINE(K0 AND (BK2 OR K3),WC,WO,0.1,0),COLORRED;
STICKLINE(K0 AND ((K1 AND BK2=0 AND K3=0) OR BK3),WC,WC,8,1),COLORRED;
STICKLINE(K0 AND ((K1 AND BK2=0 AND K3=0) OR BK3),WO,WO,8,1),COLORRED;
STICKLINE(NOT(K0) AND BK1,WH,WO,0.1,0),COLORCYAN;
STICKLINE(NOT(K0) AND BK1,WC,WL,0.1,0),COLORCYAN;
STICKLINE(NOT(K0) AND K1=0,WC,WO,0.1,0),COLORCYAN;
STICKLINE(NOT(K0) AND (BK2 OR K3),WC,WO,0.1,0),COLORCYAN;
STICKLINE(NOT(K0) AND ((K1 AND BK2=0 AND K3=0) OR BK3),WC,WC,8,1),COLORCYAN;
STICKLINE(NOT(K0) AND ((K1 AND BK2=0 AND K3=0) OR BK3),WO,WO,8,1),COLORC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