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网站开发经验 + 多家企业客户 + 靠谱的建站团队
量身定制 + 运营维护+专业推广+无忧售后,网站问题一站解决
这期内容当中小编将会给大家带来有关Java中线程安全问题该如何理解,文章内容丰富且以专业的角度为大家分析和叙述,阅读完这篇文章希望大家可以有所收获。
创新互联于2013年开始,先为平武等服务建站,平武等地企业,进行企业商务咨询服务。为平武企业网站制作PC+手机+微官网三网同步一站式服务解决您的所有建站问题。
线程安全问题是一个比较高深的问题,是很多程序员比较难掌握的一个技术难点,如果一个程序员对线程掌握的很好的话,那么这个程序员的内功修炼的是相当的好。
在这里我主要说一下我对java中如何保证线程安全的一些个人见解,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那里有不对的地方敬请给位不吝赐教。
线程安全问题主要出现在访问临界资源的时候,就是访问同一个对象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无法挽回的损失,特别是在关于资金安全方面的时候,当然还有数据库事务方面的问题。他们很类似,都是要保证数据的原子性。
那么在java中如何保证线程安全呢?
对与共同使用的对象进行加锁,意思是我使用的时候,那么你就必须等待,等我用完之后你再用,反之依然。就像上厕所,你去的时候我是不能去的。
如何加锁呢?下面写三个加锁的方式
首先看一下实例代码
public class TraditionalSynchornizedTest { /** * @param arg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ew TraditonalSynchornizedTest().sartThread(); } public void sartThread(){ final Outerput outerput = new Outerput(); new Thread(new Runnable(){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while(true){ try { Thread.sleep(5);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outerput.print("zhangsanfeng"); } } }).start(); new Thread(new Runnable(){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while(true){ try { Thread.sleep(5);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outerput.print("luxiaofeng"); } } }).start(); } public class Outerput{ public void print(String name){ for(int i = 0;i < name.length(); i++){ System.out.print(name.charAt(i)); } System.out.println(); } } }
以上代码没有对共同持有的对象outerput加锁,所以会出现线程安全问题
1、对代码块加锁
对共同持有的对象加锁可以把内部类写成这样的
public class Outerput{ public void print(String name){ synchronized (this) { for(int i = 0;i < name.length(); i++){ System.out.print(name.charAt(i)); } System.out.println(); } } }
2、对非静态方法加锁,加锁的对象是this
public class Outerput{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print(String name){ for(int i = 0;i < name.length(); i++){ System.out.print(name.charAt(i)); } System.out.println(); } }
3、对静态方法加锁的对象到底是谁?
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void print2(String name){ for(int i = 0;i < name.length(); i++){ System.out.print(name.charAt(i)); } System.out.println(); }
其实加锁的对象是字节码对象,Outerput.class
如果和非静态方法同时持有同一个对象时,可以持有同一个字节码对象。
上述就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Java中线程安全问题该如何理解了,如果刚好有类似的疑惑,不妨参照上述分析进行理解。如果想知道更多相关知识,欢迎关注创新互联行业资讯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