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上网专注成都网站设计 成都网站制作 成都网站建设
成都网站建设公司服务热线:028-86922220

网站建设知识

十年网站开发经验 + 多家企业客户 + 靠谱的建站团队

量身定制 + 运营维护+专业推广+无忧售后,网站问题一站解决

GIS地理信息技术考点 gis地理信息软件

地理信息技术有哪些

地理信息技术有:

创新互联2013年开创至今,是专业互联网技术服务公司,拥有项目网站设计制作、网站制作网站策划,项目实施与项目整合能力。我们以让每一个梦想脱颖而出为使命,1280元普洱做网站,已为上家服务,为普洱各地企业和个人服务,联系电话:18980820575

1、地理信息系统(GIS):操作对象是空间数据。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2、遥感(RS):利用遥感器从空中来探测地面物体性质。它根据不同物体对波谱产生不同响应的原理,识别地面上各类地物,具有遥远感知事物的作用。

3、全球定位系统(GPS):一种结合卫星及通讯发展的技术。GPS卫星星座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

高中地理必修三遇到地理信息技术题怎样区分GIS和RS

LZ您好

这种概念性的问题应该类比来记,就会简单很多...

RS是空中摄影,遥感技术.是经由高空卫星或者航空飞机上摄像机/相机,进行摄像或者拍照的.

所以他的作用就是获取信息,相当于我们用眼睛看到东西.

而GIS是地理信息系统,是基于计算机的工具,对空间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所以他的作用相当于我们看到了东西,图像变为电信号传进你大脑,你大脑反应"啊我看到的是什么",这样的过程!

因而实际问某个设备或者过程是属于RS还是GIS,那么你看看那个设备起了什么作用.譬如摄像机会思考吗?!所以他只是RS系统里的一部分,而将摄像机拍的东西汇总,分析,那么就要交给GIS

兰州大学地理信息专业课(gis)都考什么?

兰州大学2006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考试试题

注意:答案请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无效。

招生专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考试科目: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1、地理空间 2、元数据

3、四叉树 4、SAR

5、DGPS 6、NDVI

7、BRDF 8、K-T变换

9、虚拟地理环境 10、Aqua

二、简答题(每题9分,共45分)

1、何谓地理信息?地理信息有何特点?

2、什么是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

3、简述WEBGIS的概念及其主要实现技术。

4、试述Landsat 7 ETM+各个波段的数据参数及特点。

5、试述图象融合的概念及实现方法。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75分)

1、画图说明绿色植被、裸土、水体和积雪的反射波谱曲线及其特点。

2、试述网络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3、试述基于GIS的适宜性分析原理与方法。

4、试述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分类的方法和技术流程。

5、在中国西部生态建设中如何有效地运用遥感与GIS技术?

兰州大学2005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考试试题

注意:答案请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无效。

招生专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考试科目: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1. 大气窗口 2. 地物光谱

3. 大地水准面 4. 缓冲区分析

5. DTM 6. 3S

7. SPOT 8. MODIS

9. 栅格数据 9. 专家系统

二、 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数据来源及其特征。

2.简述地图投影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意义。

3.简述网络分析的概念及其实践意义。

4.简述数字高程度模型及其应用前景。

三、 论述题(每题20分,共80分)

1.试述遥感影像几何纠正的目的、方法和步骤。

2.试述辐射传输过程在遥感信息分析中的作用。

3.试述组件对象模型方法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4.试述数字地球的概念及其关键技术。

兰州大学2004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考试试题

注意:答案请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无效。

招生专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考试科目: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1. 地理信息 2. 元数据

3. 专家系统 4. 叠置分析

5. TIN 6. WEBGIS

7. GPS 8. ETM+

9. NOAA 10. EOS

二、 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试比较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的优劣。

2.简述地球椭球体、地图投影和地图比例尺三者之间的关系。

3.简述缓冲区分析的概念及其实践意义。

4.简述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

三、 论述题(每题20分,共80分)

1.试述数字地球的概念及其核心技术。

2.试述GIS软件工程的主要环节。

3.试述数字高程模型的生成原理和分析功能。

4.试述Landsat ETM+土地利用/土地覆盖自动分类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兰州大学2003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考试科目: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50分)

1.地理信息系统

2.监督与非非监督分类

3.GPS

4.地图投影

5.元数据

6.遥感图象地形纠正

7.数据库管理系统

8.地理信息

9.遥感图像空间分辨率

10.空间拓扑关系

二.论述题(每题20分 ,共100分)

1. 比较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的优缺点

2. 什么叫GIS的空间分析,主要空间分析方法有哪些

3. 谈谈GIS空间数据的共享途径

4. 简述GIS和遥感的关系,遥感和GIS集成的关键技术

5. 结合你的专业特点,简述遥感和GIS的可能应用方向

兰州大学2002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考试试题

注意:答案请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无效。

考试科目: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 C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2. 数据库管理系统

3. GPS

4. 地图投影

5. 元数据

二、论述题 (每题24分,共75分)

1.比较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的优缺点。

2.试述GIS的基本构成及GIS在地理学中的地位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

3.谈谈GIS空间数据的共享途径。

4.你对GIS和遥感的关系有何了解,请加以说明。

有没有比较全面的地理必修三的知识要点、

地理3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考点一.结合实例,了解区域的含义

1.区域概念:

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划分出来的地理空间;

2.区域一般性特征:

区域有一定的区位特征,内部特征相对一致;区域之间有明显差异;

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如干湿区;

考点二:结合实例,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1.比较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

(1)自然要素特征:

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交通位置等;

地形——地形类型、地势高低等;

气候——气候类型、气候特点等;

水文——补给类型、水量、汛期等;

植被——植被类型、植被覆盖率等;

(2)人文要素特征:

农业——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结构、主要农作物等;

工业——工业区、发展条件、布局类型等;

人口城市——人口数量、城市化水平等;

资源能源——主要类型、分布区等;

2.案例一:比较区域差异、探究区域差异形成原因

英国 日本

地理

位置 纬度位置 地处中纬度,位于温带 地处中纬度,位于亚热带、温带

海陆位置 岛国,亚欧大陆西岸 岛国,亚欧大陆东岸

地形 特点 地势低平,低山丘陵相间 山地丘陵为主,多火山地震

成因 ---------- 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气候 特点 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 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成因 受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海陆热力差异,受季风影响

水文 特点 河网较密,流量平稳,航运便利 河流短小,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

成因 地势低平;气候湿润,水量丰富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气候比较湿润,水量丰富

矿产、能源 煤铁石油较丰富 矿产贫乏

农业 特点 畜牧业为主 种植业为主

成因 气候温和湿润,适合牧草生长 夏季高温多雨,有利于粮食作物生长

工业 分布区 老工业区集中在太平洋沿岸 老工业区集中在英格兰中部

区位条件 国内原料燃料缺乏,利用优越海洋运输条件 煤铁资源丰富

3.案例二:我国三大自然区差异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地形 海拔较低,平原广阔 海拔较高,多山地、高原、盆地 海拔最高,高原为主

气候 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大部分地区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终年少雨 高原气候,气温低,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成因 受季风影响 深居大陆内部 海拔高

水文 多外流河

以雨水补给为主,夏秋为汛期,冬春为枯水期 多内流河

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小,夏季汛期,冬季断流(季节性河流) 西北部为内流区,东南部为外流区,多大江大河发源地

农业 北方旱地农业,主要粮食作物小麦;南方水田农业,主要粮食作物水稻; 灌溉农业、草原牧业、山地牧业 高原畜牧业;

河谷农业;

成因 南方水热充足;北方热量少,水分少; 多为干旱半干旱气候; 海拔高,气候严寒;

河谷地带海拔较低,气温较高;

人口

城市 人口密集,城市众多 集中于山麓绿洲地带、河流沿岸,呈点状、带状分布 集中于河谷地带

4.案例三: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人教版)

松嫩平原 长江三角洲

地理位置 位于温带,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位于亚热带,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中部,长江入海口

气候条件 温带季风气候,西部降水较少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雨热同期

土地条件 黑土广布,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多 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人均耕地少

矿产资源 石油丰富 矿产贫乏

农业 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春小麦、玉米、大豆等,一年一熟;西部发展畜牧业 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一年两熟至三熟

工业 重化工基地 综合性工业基地

考点三:结合实例,理解在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1.案例一:长江中下游平原(人教版)

(1)影响:①开发早期,水系稠密成为人们交通阻隔,土壤黏重使人们开垦困难,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②成长阶段,人类改造自然能力增强,利用水系发展交通,改良土壤发展水稻生产;成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地、桑蚕、棉花生产基地;

③后期阶段,耕地规模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粮食商品率低,粮仓地位下降;

(2)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对策:①调整农业结构,发展高产值的农产品;②发展科技,提高单产等;

2.案例二:美国匹兹堡

(1)影响:①初期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制约较少,人类对环境影响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美国“钢都”发展有利条件:煤铁资源丰富;五大湖和运河的水运条件;

②成长阶段,资源开发规模扩大,城市由点到面扩展,人地关系开始不协调;

产业由匹兹堡等个别中心,逐渐出现城市芝加哥、底特律、布法罗等;

③后期阶段,出现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问题;

如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提高、经济增长缓慢;

高失业率,人口减少(大量外迁)等。

(2)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对策:①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②加大技术革新,改造传统部门;③发展潜力大的新兴工业部门;④治理污染,改善投资环境等;

考点四:结合实例,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人教版)

1.举例说明产业转移的概念:

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称为产业转移;

国内的产业转移叫区域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叫国际产业转移;

2.运用案例,分析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1)劳动力因素:

案例:20世纪下半叶东亚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日本(50年代)→韩国、我国台湾香港等地(60—70年代)→我国东部沿海地区(80年代)→我国中西部地区(90年代后期);

原因:不同地区,劳动力数量、价格差异较大,使得产品生产成本差异较大;

转移规律: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或地区,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劳动力因素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导致产业在空间上不断转移;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案例:20世纪60年代的东亚出口加工区;

原因:企业家总希望在内部交易成本最低的区位投资建厂;

转移规律:发达国家社会消费水平较高,内部交易成本也很高;发展中国家通过改善投资环境(发展基础设施、提供优惠条件和服务、提供劳动力等),以减少企业生产内部交易成本,吸引发达国家投资;

(3)市场因素:

案例: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的汽车制造企业到我国兴办汽车厂;

原因:一方面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另一方面一个国家的产品销往另一个国家往往受到多方面限制,因此企业为避开限制,直接到市场广阔的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

(4)其他因素:国际产业转移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他还有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

案例:我国沿海企业向内地转移;广东珠三角的产业转移;日本传统产业向海外转移等;

3.产业转移对产业移入区和迁出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发达国家或地区,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可使国内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加快本国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国际产业转移使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产业,从而促进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产业转移促使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重点生产处于不同阶段的产业,形成产业的国际分工与合作。

(产业可分为开发期、增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发展阶段。如信息产业处开发和增长期,纺织工业处于成熟或衰退期)

产业转移还通过企业把转移国和转移对象国对同一产品的生产活动联系起来,形成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合作。

(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改变区域地理景观:如东亚出口加工区由原来的乡村地区变成高度工业化地区;

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迁入区会带来环境污染,迁出区环境污染状况得到改善;

(4)改变劳动力就业空间分布:迁出区常会引起失业人口的增加,迁入区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

考点五:结合实例,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案例一:南水北调工程对调出区和调入区的影响

(1)积极意义:

社会效益:①改善供水区的投资环境,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②缓解地区争水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

经济效益:③促进供水区的经济发展;

生态效益:④增加城市用水,美化环境,改善卫生条件;

⑤缓解地下水位下降和漏斗面积扩大趋势,控制地面沉降;

(2)环境问题:

①长江径流量减少,海水会上溯,引起河口盐度升高;

②引起长江泥沙淤积加重,使航道淤塞;

③不利于净化长江下游排放的污水,降低水质;

④对水生生物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⑤东线工程沿线地区土壤易发生盐碱化;

2.案例二: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

积极影响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对东部地区 ①提供廉价能源(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促进经济发展;

②带动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③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发展; 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利用结构,改善东部大气环境;

对西部地区 ①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②推动西部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

③强力拉动相关产业发展;

④增加就业机会; 沿线农村推广使用天然气,可减少农民对薪柴需求,保护环境;

不利影响:管道经过地区地形复杂,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要严格保护沿线环境。

地理3 区域可持续发展

考点一.结合实例,说明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1.案例一: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1)成因:

自然原因:①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②土壤——黄土由粉砂粒组成,土质疏松,孔隙多;

人为原因:①不合理土地利用——轮荒耕作制度;露天开矿;无计划地建窑洞、修路等;

②破坏植被——历史上营造宫殿、伐木烧薪、战争等;

(人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根本原因是人口过度增长,人地矛盾突出)

(2)危害:

①对当地:耕地土层变薄——养分流失——农产下降;

②对河流中下游:黄河含沙量增大——泥沙淤积——河床抬升——洪涝灾害加剧;

(3)措施:

①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

②压缩耕作用地,建立高产稳产农田;

③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改善天然草场质量;

④对矿区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2.案例二: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人教版)

(1)概念: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西北地区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

(2)形成原因:

自然因素:气候干旱、平地覆盖疏松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

人为因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对水资源的过度利用等;

(3)危害:

使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影响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严重威胁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4)防治措施

防治核心:人与自然的协调

防治内容:一是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三是恢复已经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具体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如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如封沙育草、保护植被、营造防沙林带;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注意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④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如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

⑤控制人口增长;

3.案例三: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人教版)

(1)森林的环境效益: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维护生物多样性;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主要在河流的上游);

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主要在城市);

防风固沙(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区)。

(2)面临问题:世界森林面积减少,特别是大片热带原始林正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热带雨林三大集中分布区: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现存面积最大)。

(3)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

①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影响地球上大气的碳氧平衡,被称为“地球之肺”;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②维护生物的多样性,被誉为生物基因宝库;

③热带雨林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生物快速生长 形成枯枝落叶 在地表被分解释放养分 供给植物生长

雨林被毁 丰沛的降水冲刷地表 养分流失 生态系统崩溃

(4)热带雨林被毁的原因:

根本原因:人类的开发是导致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人口增长和贫困是这些开发活动产生的背景;

具体表现:①过度的迁移农业 以获得更多的粮食

②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为增长的人口和移民提供土地和就业机会

③商业性伐木 木材进口换取外汇,以偿还债务

④开辟大型农牧场 获取经济效益

(5)热带雨林的治理措施:①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②鼓励保护性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

③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④加强雨林缓冲区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

⑤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⑥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等;

4.案例四:东北湿地的开发和保护

(1)湿地类型:沼泽、湖泊、河流、河口以及海岸带的滩涂等。

(2)湿地作用:①调节气候、蓄洪防洪、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等功能,称为“地球之肾”;

②向人类提供各种物质资源;

③是鹤类等大型水禽的栖息地;

(3)面临问题:湿地面积逐年减少;

(4)保护措施:①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

②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还湿;

③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退化的湿地;

考点二.结合实例,了解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说明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措施

1.案例一: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人教版)

(1)开发的地理条件:

地形:多山,地形起伏大 丰富的水力资源

陆路交通不便,航运重要性突出

气候: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

水系: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

资源:矿产丰富,有煤、铁、铜、磷等。

(2)早期开发带来的影响:

土地退化;老棉花带衰落

植被破坏;炼铜需要大量木炭,开矿也破坏植被

环境污染;酸雨严重

(3)流域的综合开发措施:防洪——修建水库

航运——水坝建成后,水位平稳

发电——利用水和煤炭资源,发展水电和火电,为高耗能工业提供电力

提高水质——污染防治、水源涵养林保护、库区生态环境的改善

旅游——建风景旅游区

土地利用——建自然保护区;调整农林牧结构,退耕还林还牧

2.案例二:长江流域

(1)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

上游地区 中游地区 下游地区

有利 地形起伏大,水力、矿产、森林、旅游等资源丰富; 气候温暖湿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政策支持;

矿产资源丰富 科技水平高

不利 交通落后,劳动力素质低 矿产和能源缺乏

(2)流域开发方向和对策:

上游地区 中游地区 下游地区

利用 开发水能 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基地;

整治 水土流失、生态破坏问题 洪涝灾害问题 解决能源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

(3)中游洪涝灾害:

成因 对策

自然原因:

①降水:降水集中春夏两季,锋面雨带长期徘徊;

(流域内普降暴雨)

②水系:长江流域广,支流多;(特别荆江河段弯曲,水流不畅)

③地形:中游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生物措施:

①中上游植树造林;

工程措施:

②中上游修建水库;

③中下游退耕还湖;

④中下游修建分洪区;

⑤中下游加固大堤;

非工程性措施:

⑥设立防洪保险;

⑦建设防洪管理体制;

⑧提高人们环保意识等;

人为原因:

④过度砍伐森林,水土流失加剧;

→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

→中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河道泄洪能力降低;

⑤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蓄洪能力下降;

(4)缓解能源紧张对策:

①积极开发新能源,使能源消费结构多样化;

②加强区域合作,进行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拓宽能源进口渠道;

③进行技术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④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能耗产业等;

考点三.结合实例,了解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分析其布局特点和主要问题,说明该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1.案例一:东北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1)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气候: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地形:半环状,外侧是河流,中间是山脉和丘陵,内侧是广阔的平原

水文:河网密布,水量充足

植被:以寒温带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为主

土壤:肥沃的黑土、黑钙土;土地资源丰富,人均耕地为全国最高;耕地集中,便于机械化作业

不利条件:冬季温度低,热量不足

(2)布局特点:(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3)土地开发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

问题:草甸植物被破坏,开垦为耕地后,地表裸露被雨水冲刷,黑土流失,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

措施:①增施有机肥,以增加土壤肥力;如秸杆还田;

②加强对坡面、沟壑治理,以保护土壤;

③植树造林,以保护土壤;

2.案例二:美国商品谷物农业(见必修2部分)

考点四.结合实例,了解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条件,分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说明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案例一:山西省能源资源的开发(人教版)

(1)开发条件:

①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②市场广阔;

③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2)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

①露天挖煤、井矿巷道的建设、矿区道路的铺设,破坏地表加剧水土流失;

②大面积土石处理不当造成土壤和固体废弃物污染;

③燃煤、洗煤、炼焦等重化工业造成大气污染和水污染。

(3)可持续发展措施:

①提高煤的利用技术;(以技术创新为先导,推动洁净煤技术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

②调整产业结构;(调整重化工业,一方面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

③“三废”的处理;(一方面消烟除尘;另一方面营造防护林)

2.案例二:鲁尔区

(1)区位优势:

地理位置:德国西部,欧洲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原料能源:丰富的煤炭资源;离法国铁矿区较近;

交通:莱茵河纵贯南北,铁路公路密布,水陆交通发达;

市场:德国及西欧发达的工业,提供广阔的市场;

水源:莱茵河及支流鲁尔河、利珀河水量充沛;

(2)主要问题:

①环境恶化

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煤渣、矿渣堆积,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

热力发电产生废热,造成热污染;

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

②传统产业衰落

时间:20世纪60年代开始,鲁尔区煤炭工业、钢铁工业走向衰落

(3)整治对策:

①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

如对企业实行集中化;提高产品技术含量;调整工业布局等;

发展信息、电子、生物技术等工业;

②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

考点五.结合实例,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了解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说明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案例: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1.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1990年,劳动密集型产业为这一阶段的主导产业;

(发展条件:政策、侨乡、引进资金、技术、设备)

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产业升级原因:政策优势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丧失)

2.不同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模式: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珠三角模式: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东北模式:自然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苏南模式: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云南模式:沿边开放→边贸发展→城市化

3.主要问题及对策:

问题 对策

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⑴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产业基础(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科技实力、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

⑵由于南岭阻隔,国内腹地范围较小。 1.产业结构调整

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推动产业升级。

2.城市建设重复,管理相对落后 2.构建大珠三角城市群

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构建以广州、深圳为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大气污染、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 3.加强规划与管理

各城市制定发展规划,加强交通、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的治理;加强外来人口管理等;

地理3 地理信息技术

考点一 地理信息技术

1.概念: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简称3S技术。

2.应用领域: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国土资源管理、国土开发规划等许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考点二 遥感技术

1.概念:

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飞船)上利用光学仪器和电子仪器,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感知。

2.工作过程:

主要环节 目标物 传感器 地面系统 成果

功能 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 信息获取、传输 信息处理分析 专业图件或统计数字

3.应用领域: 资源普查、灾害监测、环境监测、工程建设及规划等;

考点三 全球定位系统

1.概念:指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简称GPS。

2.组成:

空间卫星部分——GPS卫星系统;由24颗卫星组成,平均分布在6个轨道上。

(保证地面上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可观测到4颗以上卫星)

地面控制部分—一地面监控系统;由主控站、监控站和信息注入站组成。

用户设备部分——GPS卫星接收机。

3.工作过程:

4.应用领域:用于定位和导航。如军事、交通(航海、航空、汽车等)、旅游探险、紧急救援、农业监控等;

考点四 地理信息系统

1.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称为“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

2.主要程序:

3.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管理、环境管理、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

考点五 数字地球

1.含义: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数字地球,就是建立一个“虚拟地球”,用数字化的方法将地球信息转化为数字信息装入计算机中,实现在网络上的流通。

2.应用:

数字地球是将不同空间、时间的自然、人文的大量信息,按地理坐标,从区域到全球进行整合,并进行立体的,动态的显示,能为复杂的生产、研究活动提供实验条件和试验基地。

数字地球的建立,使我们可以了解全球的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的分布和变化。其应用领域广泛,如预测气候变化、治理环境污染、防灾减灾,保持生物多样性、解决政治或经济危机、增加农业产出等。


当前题目:GIS地理信息技术考点 gis地理信息软件
当前URL:http://6mz.cn/article/dojipsp.html

其他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