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网站开发经验 + 多家企业客户 + 靠谱的建站团队
量身定制 + 运营维护+专业推广+无忧售后,网站问题一站解决
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webpack-dev-server的用法示例,相信大部分人都还不怎么了解,因此分享这篇文章给大家参考一下,希望大家阅读完这篇文章后大有收获,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成都创新互联公司专注于山阳企业网站建设,成都响应式网站建设公司,成都做商城网站。山阳网站建设公司,为山阳等地区提供建站服务。全流程按需策划,专业设计,全程项目跟踪,成都创新互联公司专业和态度为您提供的服务记录下webpack-dev-server
的用法.
首先,我们来看看基本的webpack.config.js
的写法
module.exports = { entry: './src/js/index.js', output: { path: './dist/js', filename: 'bundle.js' } }
配置文件提供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webpack
根据这个来进行js的打包和编译
工作。虽然webpack
提供了webpack --watch
的命令来动态监听文件的改变并实时打包,输出新bundle.js
文件,这样文件多了之后打包速度会很慢,此外这样的打包的方式不能做到hot replace
,即每次webpack
编译之后,你还需要手动刷新浏览器。
webpack-dev-server
其中部分功能就能克服上面的2个问题。webpack-dev-server
主要是启动了一个使用express
的Http服务器
。它的作用主要是用来伺服资源文件。此外这个Http服务器
和client
使用了websocket
通讯协议,原始文件作出改动后,webpack-dev-server
会实时的编译,但是最后的编译的文件并没有输出到目标文件夹,即上面配置的:
output: { path: './dist/js', filename: 'bundle.js' }
注意:你启动webpack-dev-server后,你在目标文件夹中是看不到编译后的文件的,实时编译后的文件都保存到了内存当中。因此很多同学使用webpack-dev-server进行开发的时候都看不到编译后的文件
下面来结合webpack
的文档和webpack-dev-server
里部分源码来说明下如何使用:
启动
启动webpack-dev-server
有2种方式:
通过cmd line
通过Node.js API
配置
我主要讲解下cmd line
的形式,Node.js API
形式大家去看下官方文档。可通过npm script
进行启动。我的目录结构是:
app |__dist | |__styles | |__js | |__bundle.js | |__index.html |__src | |__styles | |__js | |__index.js |__node_modules |__package.json |__webpack.config.js
content-base
设定webpack-dev-server
伺服的directory
。如果不进行设定的话,默认是在当前目录下。
webpack-dev-server --content-base ./dist
这个时候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在webpack.config.js
文件里面,如果配置了output
的publicPath
这个字段的值的话,在index.html
文件里面也应该做出调整。因为webpack-dev-server
伺服的文件是相对publicPath
这个路径的。因此,如果你的webpack.config.js
配置成这样的:
module.exports = { entry: './src/js/index.js', output: { path: './dist/js', filename: 'bundle.js', publicPath: '/assets/' } }
那么,在index.html
文件当中引入的路径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Demo
如果在webpack.config.js
里面没有配置output
的publicPath
的话,那么index.html
最后引入的文件js文件
路径应该是下面这样的。
Demo
Automatic Refresh
webpack-dev-server
支持2种自动刷新的方式:
Iframe mode
inline mode
这2种模式配置的方式和访问的路径稍微有点区别,最主要的区别还是Iframe mode
是在网页中嵌入了一个iframe
,将我们自己的应用注入到这个iframe
当中去,因此每次你修改的文件后,都是这个iframe
进行了reload
。
通过查看webpack-dev-server
的源码,lib
路径下的Server.js
文件,第38-48行,分别新建几个流,这几个流保存了client
文件夹下的相关文件:
// Prepare live html page var livePage = this.livePage = new StreamCache(); fs.createReadStream(path.join(__dirname, "..", "client", "live.html")).pipe(livePage); // Prepare the live js file var liveJs = new StreamCache(); fs.createReadStream(path.join(__dirname, "..", "client", "live.bundle.js")).pipe(liveJs); // Prepare the inlined js file var inlinedJs = new StreamCache(); fs.createReadStream(path.join(__dirname, "..", "client", "index.bundle.js")).pipe(inlinedJs);
// Init express server var app = this.app = new express(); // middleware for serving webpack bundle this.middleware = webpackDevMiddleware(compiler, options); app.get("/__webpack_dev_server__/live.bundle.js", function(req, res) { res.setHeader("Content-Type", "application/javascript"); liveJs.pipe(res); }); app.get("/webpack-dev-server.js", function(req, res) { res.setHeader("Content-Type", "application/javascript"); inlinedJs.pipe(res); }); app.get("/webpack-dev-server/*", function(req, res) { res.setHeader("Content-Type", "text/html"); this.livePage.pipe(res); }.bind(this));
当使用Iframe mode
时,请求/webpack-dev-server/index.html
路径时,会返回client/index.html
文件,这个文件的内容就是:
这个页面会请求live.bundle.js
,其中里面会新建一个Iframe
,你的应用就被注入到了这个Iframe
当中。同时live.bundle.js
中含有socket.io
的client
代码,这样它就能和webpack-dev-server
建立的http server
进行websocket
通讯了。并根据返回的信息完成相应的动作。
而Inline-mode
,是webpack-dev-server
会在你的webpack.config.js
的入口配置文件中再添加一个入口,
module.exports = { entry: { app: [ 'webpack-dev-server/client?http://localhost:8080/', './src/js/index.js' ] }, output: { path: './dist/js', filename: 'bundle.js' } }
这样就完成了将inlinedJS
打包进bundle.js
里的功能,同时inlinedJS
里面也包含了socket.io
的client
代码,可以和webpack-dev-server
进行websocket
通讯。
当然你也可以直接在你index.html
引入这部分代码:
不过Iframe mode
和Inline mode
最后达到的效果都是一样的,都是监听文件的变化,然后再将编译后的文件推送到前端,完成页面的reload
的。
Iframe mode
Iframe mode
下cmd line
不需要添加其他的内容,浏览器访问的路径是:localhost:8080/webpack-dev-server/index.html。
这个时候这个页面的header部分
会出现整个reload消息
的状态。当时改变源文件的时候,即可以完成自动编译打包,页面自动刷新的功能。
Inline mode
使用inline mode
的时候,cmd line
需要写成:
webpack-dev-server --inline --content-base ./dist
这个时候访问的路径是:localhost:8080/index.html
也能完成自动编译打包,页面自动刷新的功能。但是没有的header
部分的reload
消息的显示,不过在控制台中会显示reload
的状态。
Hot Module Replacement
开启Hot Module Replacemen
t功能,在cmd line
里面添加--hot
webpack-dev-server --hot --inline --content-base ./dist
其他配置选项
--quiet 控制台中不输出打包的信息
--compress 开启gzip压缩
--progress 显示打包的进度
还有一切其他的配置信息可以查阅官方文档:
webpack-dev-server-cli
这是我的package.json
的文件:
{ "name": "reptile", "version": "1.0.0", "description": "", "main": "index.js", "scripts": { "dev": "webpack-dev-server --devtool eval-source-map --progress --colors --hot --inline --content-base ./dist", "build": "webpack --progress --colors" }, "author": "", "license": "ISC", "devDependencies": { "babel-core": "^6.13.2", "babel-loader": "^6.2.5", "babel-preset-es2015": "^6.13.2", "babel-preset-react": "^6.11.1", "css-loader": "^0.23.1", "react": "^15.3.1", "react-dom": "^15.3.1", "style-loader": "^0.13.1", "webpack": "^1.13.2", "webpack-dev-server": "^1.14.1" } }
首先命令行:输入 npm install
所有依赖。然后输入npm run dev
。在浏览器中打开localhost:8080/index.html,然后就可以愉快的开发咯。
本地搭建API Server
如果你在本地还启动了一个api server
,port
为3000,这个server
主要和你的前端应用进行数据交互。这个时候很显然会出现跨域的问题,那么这个时候,你前端应用的入口文件应当是用你自己启动的api server
提供的。
var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var app = express(); app.get('/', function(req, res) { res.send('xxx/xxx/index.html'); //这个地方填写dist/index.html的路径 })
此外webpack.config.js
:
module.exports = { entry: './src/js/index.js', output: { path: './dist/js', filename: 'bundle.js', publicPath: 'localhost:8080/dist' }, devServer: { '/get': { targer: 'localhost:3000', secure: false } } }
将publicPath
字段的内容配置为绝对路径。同时index.html
文件中对js
引用的路径也改为绝对路径
以上是“webpack-dev-server的用法示例”这篇文章的所有内容,感谢各位的阅读!相信大家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分享的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想学习更多知识,欢迎关注创新互联成都网站设计公司行业资讯频道!
另外有需要云服务器可以了解下创新互联scvps.cn,海内外云服务器15元起步,三天无理由+7*72小时售后在线,公司持有idc许可证,提供“云服务器、裸金属服务器、高防服务器、香港服务器、美国服务器、虚拟主机、免备案服务器”等云主机租用服务以及企业上云的综合解决方案,具有“安全稳定、简单易用、服务可用性高、性价比高”等特点与优势,专为企业上云打造定制,能够满足用户丰富、多元化的应用场景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