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上网专注成都网站设计 成都网站制作 成都网站建设
成都网站建设公司服务热线:028-86922220

网站建设知识

十年网站开发经验 + 多家企业客户 + 靠谱的建站团队

量身定制 + 运营维护+专业推广+无忧售后,网站问题一站解决

阿里系“思变者”认为我原以为成功是可以复刻的

“如果再没有奇迹出现的话,我敢肯定一切就完了。”

创新互联专业为企业提供阿拉善盟网站建设、阿拉善盟做网站、阿拉善盟网站设计、阿拉善盟网站制作等企业网站建设、网页设计与制作、阿拉善盟企业网站模板建站服务,10年阿拉善盟做网站经验,不只是建网站,更提供有价值的思路和整体网络服务。

谷子已经有半个月不敢迈出家门了,工作手机也处于关机状态。他告诉懂懂笔记,通过工作号找他的,十有八九是讨要工资的员工或者讨要平台保证金的商家。

这家年轻的电子商务企业创立至今仅仅三年有余,创始人谷子曾在阿里工作过,我们依旧用曾经的“花名”来称呼他。其实,他并不喜欢别人给他贴上阿里的标签,他觉得大平台给予他的是眼界和见识,但从他决定离开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想清楚不在这棵“大树”下乘凉。

然而他却没有意识到,断绝一切与“大树”的关系后,相对于其他“阿里校友”,他如今几乎是一无所有。三年前凭借电商行业的人脉资源与盲目自信,白手起家的“小商品在线交易平台”已经分崩离析,入驻商家和买家作鸟兽散。缺乏变现能力的商业模式让公司负债累累,无力偿还欠款的他只能不断逃避现实。面对员工与商家的口诛笔伐,只能苍白的说句“对不起”。

对于谷子来说,在电商领域创业的思路错在哪里?亦或是因为自尊心舍弃了“庇荫”的原因?无论结局如何,这个“残局”足够让他思考一阵子的了。

为了“复刻成功”,他选择离开“大树”

曾经入驻的创业小镇,如今只能黯然离开

2009年,刚刚进入阿里的谷子已经体会不到“打硬仗”的艰辛,作为阿里“蜜养”的一代,他开始从基层工作做起。“虽然开始的工作很基础,但能够得到磨炼。”谷子日常的主要工作就是和许多卖家打交道,了解需求,解决问题,提供帮助。

那几年因为要面对千人千面的商家,他也渐渐从他们的经营问题中学到了宝贵知识。经历了这段职场“MBA”般的培育,他不仅在团队中担任了中层管理职务,也开始思考自己的价值。在他看来,服务不仅仅是收集商家问题再解决问题,更要多迈出一步——了解卖家问题以外的需求,这才能够真正体现服务的价值。

坐在阿里校友投资会的坐席里,谷子心里踌躇满志

这一番思考竟然让他萌生了离职创业的念头,因为他发现在一个行驶的巨轮中自己只能做好一颗螺钉,无法实现理想中的“微创新”。但这个念头遭到了所有亲友的反对,“连早几年对于电商颇有微词的父亲也警告我,少折腾安稳些,跟着公司一起发展就好了。”

然而一次回家过年的经历给了谷子很大触动,以致迅速立下了创业的决心。

“有一年回老家过年,父亲的一位好友(自己开厂)向我了解做电商的门道,并且诉苦这里面门槛太高。”谷子与对方交流了良久,仍发现观念上存在着鸿沟。

谷子趁机走访了镇里许多做小商品的小工厂(作坊),发现几乎所有厂家都希望能够做电商,但是自己缺乏能力,并且不放心交给第三方来运营。

“仅仅在镇里就有这么多传统作坊的‘良品’没有在电商时代下被挖掘,如果我能真正服务好这些小微企业做电商,将是巨大的市场机遇。”在小商品市场里看到商机的谷子旋即决定,与其待在大平台里“按部就班”,不如通过自己的经验出去闯一闯。看到那一年不少“校友”离职创业的成功事例,2013年初,谷子毅然离职。

在离开阿里的时候,他信心十足,因为他觉得成功的规律是可以复刻的。

他相信,几年来的运营工作让自己真正懂得了卖家的需求和痛点,也无比了解电商平台的运作模式。在他看来,做电商平台,除了要有流量之外,还要让商家入驻更简单、交易更简单、维护更简单。所以他的愿景是打造一个属于小商品领域的阿里巴巴。

用脚跑出来的“订单”,却难以跑向成功

当时有朋友问谷子:选择做小商品电商平台,是受家乡以及珠三角产业带的影响吗?

他的回答是:多少人的努力才造就了现在的阿里,如果想要“小步快跑”的话,就必须选择自己最熟悉的领域来做,尽可能垂直。

作风果断的谷子在离开杭州后,只身前往嘉兴的一家创业产业园,以此作为新事业落脚点,同时拿出全部家底,开始组建团队。

“最初只能承担三千左右的月薪(一个人),所以在消费水平稍微低一些的城市找应届生。”谷子告诉懂懂,至今他还清楚的记得,一开始面试的五个应届生里,有三个是因为薪资过低直接拒绝了,以至于他到现在都感激那两名愿意留下来的员工。

于是三个人组成了最初的团队,并委托一家上海技术公司完成整套线上商城的开发。公司业务基础构建完毕后,两名员工负责平台的运营管理以及线上推广,而寻找入驻企业的重担,就落在了谷子身上。

“曾经的阿里‘中供系’铁军一直是我的榜样,业务从0到1都是他们通过双脚跑出来的。”在“中供系”精神的影响下,谷子也坚信自己也能够通过双脚为平台拉到愿意入驻的商家。因为有一定的信任基础,所以他一开始就选择回到家乡“拉业务”。

凭借自己的勤奋,以及傻瓜式的商城操作,加上只收基础押金不收佣金,并提供一系列产品上线协助,谷子一个月左右就在家乡的产业带顺利邀请到106家小厂商入驻。一时间,平台上小商品的种类丰富了起来,虽然厂商提供的产品图很“土气”,但作为刚上线还缺乏引导的新平台,谷子已然万分欣慰。

然而,欣慰之余他却发现,推广力度匹配不上,这导致整个电商平台只有卖家没有流量,这对于初创企业来说是“致命伤”。

“牛我是吹出去了,所以如果最后因为没有流量缺乏成交,那别说平台了,我自己都不好意思回老家。”谷子明白,以前阿里最不缺的就是流量资源,而一丁点流量都没有的初创平台,的确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既然没有资金“烧”广告引流量,谷子决定再次发扬中供系精神,靠双脚拉来客户成交。

当时整个华南地区对于小商品的需求很大,所以谷子带着一台展示用的笔记本和一大摞介绍资料,只身一人前往广东寻找代理商资源。半个多月过去,他辗转多个城市,拜访了无数的代理商,仅拿到6个意向客户,最后只有3个订单顺利成交,合计金额6.3万元。

6万多元,看似可怜的交易额却让他看到了星星之火。

顺利成交的小厂商,在家乡那边开始一传十十传百,让整个产业带迅速知道了这个能够促成交易的初创电商平台,而且还是一位靠谱的小同乡建立的。在“希望”的指引下,许多周边产业带的小商品厂商也陆续找到了谷子团队,并且拿着保证金希望入驻。

而另一边,谷子凭借着短时间内“创造”的6.3万元成交额以及自身职业履历,打造了一个经典的创业“故事”,在当时还是“遍地黄金”的深圳找到了两位天使投资人。

“资金到位后,投了公交(广告),也投了楼宇电梯(广告),加上部分红包和优惠措施,平台的流量逐渐起来了。”他告诉懂懂,为了抓住移动互联网的红利,也为了迎合华南地区越来越多用户的多屏需求,2014年开始团队在深圳设立了一个小研发团队,同时推出了APP应用,“那时候我感觉这应该就是天时地利人和了。”

此时,谷子认为从0到1的艰难时刻已经熬过去了,下一步是从1到100的阶段。显然,他忽视了“持续造血”的重要问题,距离成功谷子显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持续变现”受阻,其他都是空谈

转眼到了2015年中,平台已经初具规模,在华南市场也小有名气,许多小商品厂家都也渐渐习惯通过这一平台推广产品,更有一些国内中型批发商直接通过平台向商家拿货。

他给懂懂笔记展示了一份数据。从2013年到2015年中两年半的时间里,平台入驻商家最多时高达3648家,大部分来自在温州金华一带;在小商品零售方面,平台共计为所有商家创造了5.83亿元的成交流水;在团队的对接下促成的采购大单为738单,平均每单的成交金额都在5万元以上。

“在马老师还没提出DT(Data technology)的时候,我们其实已经在做DT研究了,做平台就是个服务的过程,我们一直坚持先利他后利己。”谷子表示,创业公司在“打天下”的阶段基本上没敢想变现的问题,都是以服务(收费)为主,整个小商品电商平台的前期研发以及后期推广运营投入,都是依赖股东投入,“这样一来,商家能够更认可平台所创造的价值,而我们也可以开始考虑变现的问题了。”

稳定住更多的小微商家,持续巩固月度、季度交易数据,新的变现能力应该就会落地。

然而就在谷子打算实现平台变现的计划时,2015年底因小商品市场饱和,产品同质化严重,加之供远大于求,华东一带有许多小厂商突然陷入了经营困难。

“当时平台2016年服务费通知(988元/年)已经发下去了,采购平台新的佣金通知还没发,结果好多商家表示异议。”团队虽然理解商家在经营上的苦衷,但如果长期没有盈利,不说投资人不情愿,团队也活不下去。

谷子去找投资人,被嘲笑中国不需要第二个阿里巴巴

要收入还是要入驻平台?考虑良久后,谷子最终妥协了,推迟变现计划。但这样一来前期投入巨大的团队也开始面临“财困”问题。先是股东表示不再追加投资,后是团队运作和推广费用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平台上的交易量开始明显下降,这些困难让他倍感压力。

“我们把一直委托机构理财的商家保证金全数抽出,开始吃‘借款’。”谷子告诉懂懂笔记,虽然遭遇财困,但必要的推广还是要投入。他带团队积极对接东南亚地区的代理商,试图拓展海外市场;同时,他每周几乎一半以上的时间耗费在路演和拜访投资人上。

但谷子却没等到下一步。

“其实去年初团队就很辛苦了,保证金也快见底了,但那个时候都还死扛着。”谷子说,为了维持公司与平台的日常运转,他曾一个多月内多次往返上海和深圳,寻找潜在的融资,但始终徒劳无益。甚至有投资人嘲笑道:中国不需要第二家阿里,更不需要小商品版的阿里。

2016年3月,他内部决定小幅裁员的消息,对平台上的商家造成了恐慌。有近160家店同时申请退回保证金,总额超过了80万元。钱虽然不多,但是这样一轮“挤兑”却让谷子感到了绝望,因为那个时候,公司的账面上仅有不到20万元。

“当时深圳和嘉兴两地就有将近30名员工等着这笔钱发工资,我瞬间就懵了。”无论谷子和团队如何辟谣,还是有大部分商家陆续申请退还保证金。当他通过贷款偿还了部分保证金之后,又陆续收到新的退款申请。

虽然公司还没有申请破产清算,但谷子已经对他创造出来的“小商品界阿里”不抱任何希望,“这几年有很多类似的阿里式平台诞生,无论行业垂直与否,基本上都是九死一生,这‘一生’里面尚且多数是在生死线上挣扎。”

虽说历史永远不会记得第二名是谁,但总有许多创业者期待复制前者的成功。现实是,在风口里总有无数人乘兴而来,最终又铩羽而归,“盲目”和侥幸心理成了创业失败的根本原因。

另外,在风口后面跟跑,做出一些资本看好的商业模式也成为普遍现象,这种情况在如今多如牛毛的共享单车、共享XX领域更是数不胜数。只有伪痛点和伪需求,创业企业无论做几轮融资最终都会把钱“烧”光。

在复盘时,谷子依旧充满困惑,更对几位“校友”曾经借助“大树”资源取得创业的小成功表示不屑,表示“与其那样何必离职”。

“美国市场都不希望只有一个亚马逊独大,难道国内真的只需要一个阿里巴巴?”谷子仍有些心不甘情不愿。


分享文章:阿里系“思变者”认为我原以为成功是可以复刻的
标题来源:http://6mz.cn/article/chocpd.html

其他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