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网站开发经验 + 多家企业客户 + 靠谱的建站团队
量身定制 + 运营维护+专业推广+无忧售后,网站问题一站解决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golang中定时器cpu使用率高的示例分析,具有一定借鉴价值,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下,希望大家阅读完这篇文章之后大有收获,下面让小编带着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创新互联公司2013年成立,先为阎良等服务建站,阎良等地企业,进行企业商务咨询服务。为阎良企业网站制作PC+手机+微官网三网同步一站式服务解决您的所有建站问题。前言:
上线一个用golang写的高频的任务派发系统,上线跑着很稳定,但有个缺点就是当没有任务的时候,cpu的消耗也在几个百分点。 平均值在3%左右的cpu使用率。你没有任务的时候,cpu还跑到3%,这个说不过去呀。通过查看进程pidstat捕获得知,system系统的cpu消耗也不少。
sys的cpu占用率高一般是由于大量的syscall系统调用引起的….
下面的截图是用strace统计出来的系统调用…. 我们发现 futex 和 pselect6 的syscall非常的多…. futex 是锁的调用,pselect6可以理解为select的加强版,除了我们不关心的信号掩码外,他是支持纳秒级别的定时器。
那我们知道,在golang里很多的锁操作,比如sync.Mutex 已经被抽象成 标志位及waitQueue,加runtime调度的模式。这也是所有协程框架会做的事情,抽象锁的操作,避免陷入内核上下文切换,使用协程内置的调度器,golang是通过runtime来做使这些Goroutine排队的唤醒和拿锁。 我们用户层除了cgo之外,是不容易调用futex syscall….
有人说了,channel是有锁的,对的,channel的底层数据结构是有锁对象的,但是他的锁操作正如我上面说的那样,已经被抽象成atomic cas了, 不可能这么多futex的。
下面是火焰图的表现.
那我们先放弃futex的追查,先来排查下 pselect6为毛这么多? 整个系统里看起来会用到超时逻辑的只有select了。 为了避免channel读写长时间阻塞,我们通常都会加一个定时器,比如使用 time.After, time.NewTicker, time.NewTimer ….
测试定时器与futex及pselect6的关系
既然确定是 定时器的问题,那么我们来做测试下各种的组合,把协程数和定时器时间的精度提高来看。
下面是 300个协程,sleep 100ms 的cpu占用比.
下面是 800个协程,sleep 100ms的cpu占用比 .
下面是800个协程,sleep加长到1s 之后的cpu表现.
通过测试来看,只要把定时器的时间精度放到1秒,cpu占用率还是降低了不少…. 所以说,有用 …
那么回到问题,前面说的 futex 怎么一回事? 跟定时器是否有联系? 答案是有联系的 . 定时器精度小的时候,futex锁操作次数相对应的变高。 反之,定时器提升到大几秒,futex边的更少了…
那么问题又来了,定时器为什么会产生锁? 定时器不外乎就那几个方法,小顶堆呀,红黑树呀…. golang使用堆来构建全局定时器,既然是堆,那么肯定就要有锁,开了几百个协程,如果有N个P,那么几百个协程会分派在不同的P上。 协程需要跑在线程上,那么这么多的线程去操作heap堆,自然就会有更多的锁冲突,锁操作了。
先前的cpu占用率高的代码样例:
# xiaorui.cc var ticker = time.NewTicker(100 * time.Millisecond) defer ticker.Stop() var counter = 0 for { select { case <-serverDone: return case <-ticker.C: counter += 1 } } }
如何解决上面说的问题?
要么就不要用定时器
如果非要使用,可以把时间精度放大,或者 自定义定时器,比如开发一个时间轮,时间轮的刻度可以配置成一毫秒,这样可以收敛很多的定时任务。 时间轮也是各大公司推荐的方案。
可以参考下面时间轮的实现…
感谢你能够认真阅读完这篇文章,希望小编分享的“golang中定时器cpu使用率高的示例分析”这篇文章对大家有帮助,同时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创新互联成都网站设计公司,关注创新互联成都网站设计公司行业资讯频道,更多相关知识等着你来学习!
另外有需要云服务器可以了解下创新互联scvps.cn,海内外云服务器15元起步,三天无理由+7*72小时售后在线,公司持有idc许可证,提供“云服务器、裸金属服务器、网站设计器、香港服务器、美国服务器、虚拟主机、免备案服务器”等云主机租用服务以及企业上云的综合解决方案,具有“安全稳定、简单易用、服务可用性高、性价比高”等特点与优势,专为企业上云打造定制,能够满足用户丰富、多元化的应用场景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