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网站开发经验 + 多家企业客户 + 靠谱的建站团队
量身定制 + 运营维护+专业推广+无忧售后,网站问题一站解决
1. blog(=部落格)=Weblog=网络日志(=网志);
成都创新互联公司主营阿里地区网站建设的网络公司,主营网站建设方案,App定制开发,阿里地区h5成都微信小程序搭建,阿里地区网站营销推广欢迎阿里地区等地区企业咨询
2. blogger,就是写blog的人。
博客(Blog),是一种简易的个人信息发布方式。任何人都可以注册, 完成个人网页的创建、发布和更新。博客充分利用网络互动、更新即时的特点, 让你最快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与资源; 你可以发挥无限的表达力, 及时记录和发布个人的生活故事、闪现的灵感等;更可以文会友, 结识和汇聚朋友,进行深度交流沟通。
关于博客的问题
⒈什么是博客?
中文“博客”一词,源于英文单词Blog/Blogger。Blog,是Weblog的简称。Weblog,其实是Web 和Log的组合词。Web,指World Wide Web,当然是指互联网了;Log的原义则是“航海日志”,后指任何类型的流水记录。合在一起来理解,Weblog就是在网络上的一种流水记录形式或者简称“网络日志”。Blogger或Weblogger,是指习惯于日常记录并使用Weblog工具的人。虽然在大陆早些时候或者台湾等地,对此概念的译名不尽相同(有的称为“网志”,有的称之为“网录”等等),但目前已基本统一到“博客”一词上来。该词最早是在2002年8月8日由著名的网络评论家王俊秀和方兴东共同撰文提出来的。博客也好,网志也罢,仅仅是一种名称而已,它的本义还是逃不过Weblog的范围。只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博客”,既可用作名词Blogger或weblogger——指具有博客行为的一类人;也可以作动词用(相当于英文中的Weblog或blog),指博客采取的具有博客行为反映、是第三方可以用视觉感受到的行为,即博客们所撰写的Blog。因此,“他/她是一位博客,他/她天天在博客”及“博客博什么客?”在中文语法与逻辑上都是正确。只是不同场合的用法不同罢了。
Blog究竟是什么?说了半天,其实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帖子(Post)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倒序排列。Blog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Blog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对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有关公司、个人、构想的新闻到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发表或张贴都有。许多Blogs记录着blog个人所见、所闻、所想,还有一些Blogs则是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撰写这些Weblog或Blog的人就叫做Blogger或Blog writer。
博客存在的方式,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托管博客,无须自己注册域名、租用空间和编制网页,博客们只要去免费注册申请即可拥有自己的博客空间,是最“多快好省”的方式。如英文的、wordpress.com、中文的“博客中文站”()、及多种语言的博客室(blogates.com)等都提供这样的服务;二是自建独立网站的博客,有自己的域名、空间和页面风格,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方兴东建立的“博客中国”站();三是附属博客,将自己的博客作为某一个网站的一部分(如一个栏目、一个频道或者一个地址)。这三类之间可以演变,甚至可以兼得,一人拥有多种博客网站。
⒉博客与黑客的区别
博客一词的创始人方兴东先生对于博客与黑客的区别有这样一段论述:①博客与黑客一样,也是“知识工人”的一种类型(注:这里所说的黑客,是指像Linux社区成员那样的生产性而非破坏性黑客)。黑客的力量与其说来自于他本人作为“知识个体户”的智力,不如说来自于一种组织机制。而这种组织机制——开放性、自组织、自我优化,恰恰是由知识的充分共享——源代码的开放——来保证的。在这个意义上,黑客与其说是指人,不如说是指一种全新的知识的生产方式和交流方式。与黑客不一样的是,博客从一开始首先就是指一种网络交流方式——继Email、BBS、IM(即时通讯)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一种媒体形式——自媒体(we media,或者叫“个人媒体”)。换言之,仅从字面上讲,博客首先是指一群人,其次才是指某个人,首先是指“我们”,其次才是指“我”——通过多链接的、“序曲——导言”式的网络日志,使“我”成为“我们”,并让更多的人汇入到“我们”中来的“我”。知识共同体”是他们共同的血缘。在博客和黑客的世界里,借用邓恩的诗句来说,“没有人是孤岛”,每个人都是同一个大地的一部分。单个的博客不是一个自足的点,而是一个知识网络上的节点。相对而言,博客比黑客更明显地表现出“节点”的性质来。②与黑客相比,博客的知识门槛低得多。任何人都可以在几分钟之类迅速成长为一名博客——只要他有这个兴趣即可。博客的文本提供了不少信息,但博客本人往往可能不是作者(版权所有者),他所做的,可能仅仅是提供了一些链接而已。另外,博客的读者也可以加上自己的链接。因此,与传统媒体不一样,博客往往不是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自己,而是通过已有或潜在(有可能被其他人加上)的链接,把注意力引向一个个“他者”。最重要的是,博客通过把读者引向读者自己,让读者逐渐成为作者。从知识和信息的消费者变成提供者。
⒊博客的产生的背景及历史简介
理解了博客与黑客的区别,也就明白了博客的核心其实就是超文本语言的再现。这种理念甚至可以追溯到古代犹太人的一部法典《塔木德》。这是一种看起来多少有些奇怪的法典。表面上,它由正文与后人的注释两部分构成,但两部分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两部分互为正文和注释。而且,注释也是多层次的,包括对注释的注释,对注释的注释的注释……《塔木德》的特点就是:它是一种开放的文本而不是一本“只读文本”;原创者(立法者)与再创者(法律的解释者)只有先后之分,但在权威性上没有差别,从而也就没有严格的作者和读者的差别。正因为《塔木德》的所有读者(即所有的犹太居民)都参与了作品的创作(也就是修改和完善),使这样的一部法律在不断延伸的时间长河中不断优化、升级。
但如果仅凭这些就说《塔木德》的作者们是最早的博客,恐怕有点让人贻笑大方了。毕竟当时只知道什么叫“蜘蛛网”,呵呵。不过,它的理念是博客的理念没错。真正的互联网上最早的博客是谁,现在已无从考证了。不过,2000年,台湾阿坚发表的《网录:一种新内容形式的崛起》,是一篇比较早的系统介绍博客的文章,该文发表于2000年1月7日。时隔不久,国内门户之首的新浪也在“新浪科技”的业界新闻中,报道了博客现象,题为《直播网站和日志网站在美国盛行》,作者署名“少岩”。由此可以看出,当时Blog现象已经引起多方注意。同年发生的震惊世界的“9.11”事件想必大家都记得吧,它不仅以人类社会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悲剧灾难永载于史册,同时,它也直接推动了Blog的普及和发展,使Blog开始正式进入普通人的视野。在“9.11”事件发生后的几小时里,几乎所有的主要传统媒体网站都由于访问量过大而近乎瘫痪,这中间包括CNN、纽约时报和BBC重量级的媒体网站,而更加传统的电视媒体的报道内容却被很多人认为不够深入和全面。其实,互联网在这种突如其来的“打击”下并没有死,而是以其他方式或者在其他地方重生了,这就是Blog。其中最著名的几个Blog站点就是戴夫.温纳斯(Dave Winers)的Scripting News网站()和Slashdot和Fark站点。这些站点一改以往的反世俗的态度,空前地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就已经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相关信息。从目击者的亲笔描述到紧张的试图得到朋友和亲属状况的请求。其中最典型的是当数戴夫.温纳斯的Scripting News。这个原本主要是介绍技术界的一些动态的站点,在袭击发生的当时就担负起了传递最新消息的责任。整个9月11日早晨这里一直是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最佳地点。仅9月11日当天,在Scripting News网站上,与“9.11事件”相关的消息有近100条,有从其他媒体上摘录的新闻和申明(布什定义这是一场恐怖主义战争),也有目击者的直接描述(两座塔都已经倒塌),还有在其他国家的人提供的当地的反应(驻日美军提高了戒备)和最新的照片。Scripting News甚至成为了传统站点的一些消息的来源,《纽约时报》也报道了Scripting News作为互联网上的代表反映了人们对于这场袭击的反应和关注。Winers事后第三天在网站上进行了一些解释:“在互联网上有更多的人能够描述一个故事。我们在得知新闻站点在突如其来的过度访问面前近乎瘫痪,并且也没有能够提供太多有价值的新闻。这时候,我们就立刻开始了在自己的站点上让更多的人贡献新闻同时让更多的人获得新闻。互联网没有死,事实上它才刚刚开始。”
和Scripting news相比,另一个blog的参与者则更加与其原来的“理念”相距甚远。以“这不是新闻,这是Fark”作为座右铭的“玩笑新闻”集散地Fark非常不情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新闻来源,但是事实上他们却成为了典型,证明了有多少人希望在网上获取和提供新闻。在“9.11”事件后的一天内一共有157条相关的消息。而在之后网站编辑德鲁.科蒂斯(Drew Curtis)发表的一个声明更加说明了他们的矛盾心态:“首先,一半的道歉。在过去的几天中我们遇到的问题是如何平滑地把我们从一个调侃新闻的站点转型成一个真正的新闻站点。我们从来就没有认为我们需要这么做,但是‘9.11’事件后所有新闻站点都不幸倒下的事实,我们不得不承担起这个‘作为新闻站点的’任务。第一次我意识到我们站点已经不是一个愚蠢的搞笑站点,而是在为人们提供真正资料的新闻站点。这种严格的新闻真实性真的从来没有(在这里)发生过。”
从此以后,Blog就成为了网上的热点,特别是在美国。2001年开始,国内的相关报道就更多一些。比如《数字财富》杂志在当年第26期,发表了魏戎同志编译自美国The Industry Standard《工业标准》杂志)的一篇由Nicholas G.Carr撰写的关于博客的文章,题为《可塑媒体》。但真正在国内引起广泛的注意和重视还是在2002年的夏秋之交,自以方兴东为代表的一代博客人建立“博客中国”网站并大力推广之后,博客这个全新的概念才真正在中国这块辽阔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中文的博客网站也像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
4. 博客订阅服务
相较于传统上对订阅的理解,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新闻订阅博客订阅越来越深入日常生活,现在大多数的新闻网站和博客网站都提供RSS订阅的功能更。RSS 是在线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也叫聚合内容,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通常在时效性比较强的内容上使用RSS订阅能更快速获取信息,网站提供RSS输出,有利于让用户获取网站内容的最新更新。网络用户可以在客户端借助于支持RSS的聚合工具软件,在不打开网站内容页面的情况下阅读支持RSS输出的网站内容。您一般需要下载和安装一个RSS阅读器(例如SharpReader,NewzCrawler、FeedDemon),或者使用在线RSS订阅网站(抓虾,Google Reader , BBReader )来管理这些新闻,在线方式是现在更加流行的方式,不用安装附加的软件,在任何上网的地方就能够获得你想知道的内容而无需做任何的数据迁移工作,订阅后,您将会及时获得所订阅的最新内容
5. 中文博客站
百度空间:
新浪博客: 搜狐博客: 网易博客: 和讯博客:
简单Blog:
博客中国:
博客中文站:
中文Blog心得:
数字部落:
Hi!PDA:
新讯BLOG:
第三只眼看电信:
vivo的数位日志:
平民思考:
报客BLOGGER:
Bloggercn:
中国茶:
互联教育体系: 博客排行网站: 博客百科:
还有很多设计好的BLOG,一般都在个人网站中.比如
宠儿博客网:
以及更多.模板都很新颖,而且原创性很强.
6关于博客的一些说法和比喻
我搜索了一下,对于博客的说法,网上有如下一些论调和比喻,列举出来,对大家理解博客是有好处的:
——博客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
——博客是网络时代的个人“读者文摘”。
——博客是以超级链接为武器的网络日记。
——博客是信息时代的麦哲伦。
——博客代表着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通过博客,让自己学到很多,让别人学到更多。
——博客代表着“新闻媒体3.0版”:旧媒体(old media)→ 新媒体(new media)→ 自媒体(we media)。
总之,博客是一个正处于快速发展和快速演变中的互联网新应用。在《市场术语》中对博客的定义为: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和网络链接,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Pyra创始人EvanWilliams认为博客概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频繁更新(Frequency)、简洁明了(Brevity)和个性化(Personality)。佩姬?努南的解释是:博客是每周7天,每天24时运转的言论网站,这种网站以其率真、野性、无保留、富于思想而奇怪的方式提供无拘无束的言论。其他说法还有:博客是一个“快捷易用的知识管理系统”(Dylan Tweney),博客是新型的“协同媒体”,博客是“不停息的网上旅程”,是“个人网上出版物(社区)”,是“网络中的信息雷达系统”,是“人工搜索引擎”,是“专家过滤器”,是“自组织网络生态”,是“草根记者”……
成为一名博客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只要你原意,任何人都可以在几分钟之内成长为一名博客。
7. 博客与Web 2.0
博客已经扩展出了几种应用,如播客等。博客可以作为个人在互联网上的内容中心,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代表和展现自己的地方。博客也应成为现在非常流行的“个人空间”的核心应用。
8. 博客搜索
鉴于博客的迅速发展和特点,很多专用的博客搜索引擎出现了,与传统搜索引擎不同的是博客搜索更新更快,更偏向个人化。常见的各大搜索引擎公司都开始提供专门的博客搜索如:百度博客搜索,有道博客搜索,Google博客搜索。以及很多新兴的以博客服务为主的新兴网站提供各种针对博客的搜索服务,与传统搜索引擎覆盖面广的特点不同,这类网站更倾向于个性化的搜索,发掘博客文章的内容,比如Blogline,百博网 ,抓虾等等
博客门户辑
百度空间
国内较年轻的BSP之一,优势是速度比较快等等。百度空间在2006年大众软件第20期的《综合网站博客空间横向评测》中以85.5高分击败了新浪博客(70.5),搜狐博客(77.5),Q-Zone(65.5)和Windows Live Spaces(84.25)获得了头名。
博客中国
最完备,知识最全面的博客网站。
中国博客网
分类很清楚,里面的知识面也是很广泛,整体不错,而且以木子美而出名。
新浪博客
国内最大、最主流的BSP,以名人博客为主打牌,同时不乏优秀草根博客,受网友欢迎程度很高,强烈推荐。
百度空间
国内用户四万以上,是继新浪,MSN,博客中国以后的优秀博客,简洁明了,容易操作,页面完全可以自定义,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搜狐博客
同样是很大的博客服务提供商,用户也很多,只不过界面稍显杂乱,但不影响大局。推荐。
微软公司live space(msn space)
全球知名博客服务提供商,简单易用,个性化风格和稳定性强。
和讯博客
大型专业网站提供的免费博客托管服务,能够提供比较稳定的技术支撑。
敏思博客
面向媒体从业人员为主,在博客之外附加个人主页形式,是比较优秀的行业博客,富有人文气息。
歪酷网
主页较简单,只有最新日志的列表。
天涯博客
内容比较全面,依托于天涯论坛搞的博客,人气可想而知。
网易部落
跟风的BSP,个性域名随邮箱自动生成,内容较不稳定。
腾讯博客
QQ空间(即qzone),中国目前人气最旺的博客之一。国内首家支持全屏和迷你两种模式的博客,虽然看起来两种模式实际差别不大。喜欢“漂亮博客”的朋友可以考虑,但是页面杂乱,速度慢。对于这个,喜欢的人狂热喜欢,讨厌的人狂热讨厌(借用一句网上的话)。
部落格男孩
较早支持oblog的bsp,支持二级域名,模版风格多样化。
阳光博客
依托于教育网的bsp,速度尚可。
宠儿博客
总体较好,主要亮点是播放器的提供。
china blogger
不错的博客网站,但分类较少,页面较简单。
你的博客网
操作简单,容易上手,人气尚可。
CN博客
中国博客网站,是外国博客网站的椎体,里面有英文博客页面介绍和中文博客心得,也有博客网站比赛信息发布。
博客巴士
页面清朗,功能也和中国博客网差不多,但是收费并分成三个级别。
博客动力
页面清晰明了一目了然,模板很多,喜欢换模板的博客是个好选择,另外支持不注册留言。
博客龙
比较简单,里面提供免费博客空间,服务器很快。
管理博客
管理人员喜欢上的博客网,人力资源和资金管理心得方面文章较多。
DONEWS博客
IT社区写作、程序员的博客。
世纪心理沙龙
心理学专业的博客网站,有心理分析、社会心理等内容。
加西生活网
主要是英语角的建立。
新线博客在线
首家以海外华人为主体用户的博客网。
村落博客
功能尚可,但页面设置不敢恭维。
博客园
基于程序交流的意义创建。
考研博客
专业的考研心理、考研资料交流的地方。
MOC博客
一个比较特殊博客网站,论坛气氛浓厚。
中国教育博客
中国教育博客的大联盟。
商业博客
商业博客,交流经商的经验和商务交流。
中国博客评论
中国博客网志的评论,类似论坛,相对于偏向娱乐和情感。
新讯评论
以评论为主打亮点。
IT博客
详尽分析IT行业、IT走向、IT人生活。
Q城博客
刚建立,专业性尚待提高。
价值金融博客
专业的金融分析博客网站。
X博客
致力做中国的手机第一博客网站。
博客BC
国外一个很不错的博客网站,访问速度有些慢。
UOSAID博客
页面很清晰,内容也尚可。
在线信息空间博客
在这里博客成为相册、文字、收藏、文档等的综合出版和展示中心。
生活博客
生活博客,记录生活点滴,找寻生命的记忆。
⒈什么是博客?
中文“博客”一词,源于英文单词Blog/Blogger。Blog,是Weblog的简称。Weblog,其实是Web 和Log的组合词。Web,指World Wide Web,当然是指互联网了;Log的原义则是“航海日志”,后指任何类型的流水记录。合在一起来理解,Weblog就是在网络上的一种流水记录形式或者简称“网络日志”。Blogger或Weblogger,是指习惯于日常记录并使用Weblog工具的人。虽然在大陆早些时候或者台湾等地,对此概念的译名不尽相同(有的称为“网志”,有的称之为“网录”等等),但目前已基本统一到“博客”一词上来。该词最早是在2002年8月8日由著名的网络评论家王俊秀和方兴东共同撰文提出来的。博客也好,网志也罢,仅仅是一种名称而已,它的本义还是逃不过Weblog的范围。只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博客”,既可用作名词Blogger或weblogger——指具有博客行为的一类人;也可以作动词用(相当于英文中的Weblog或blog),指博客采取的具有博客行为反映、是第三方可以用视觉感受到的行为,即博客们所撰写的Blog。因此,“他/她是一位博客,他/她天天在博客”及“博客博什么客?”在中文语法与逻辑上都是正确。只是不同场合的用法不同罢了。
Blog究竟是什么?说了半天,其实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帖子(Post)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倒序排列。Blog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对其他网站的链接、评论,有关公司、个人瓜氲男挛牛�饺占恰⒄掌�⑹�琛⑸⑽模�踔量苹眯∷档姆⒈砘蛘盘�加小P矶郆logs只是记录着blog个人所见、所闻、所想,还有一些Blogs则是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撰写这些Weblog或Blog的人就叫做Blogger或Blog writer。
博客存在的方式,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托管博客,无须自己注册域名、租用空间和编制网页,博客们只要去免费注册申请即可拥有自己的博客空间,是最“多快好省”的方式。如英文的、wordpress.com、中文的“博客中文站”()、及多种语言的博客室(blogates.com)等都提供这样的服务;二是自建独立网站的博客,有自己的域名、空间和页面风格,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方兴东建立的“博客中国”站();三是附属博客,将自己的博客作为某一个网站的一部分(如一个栏目、一个频道或者一个地址)。这三类之间可以演变,甚至可以兼得,一人拥有多种博客网站。
⒊博客的产生的背景及历史简介
理解了博客与黑客的区别,也就明白了博客的核心其实就是超文本语言的再现。这种理念甚至可以追溯到古代犹太人的一部法典《塔木德》。这是一种看起来多少有些奇怪的法典。表面上,它由正文与后人的注释两部分构成,但两部分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两部分互为正文和注释。而且,注释也是多层次的,包括对注释的注释,对注释的注释的注释……《塔木德》的特点就是:它是一种开放的文本而不是一本“只读文本”;原创者(立法者)与再创者(法律的解释者)只有先后之分,但在权威性上没有差别,从而也就没有严格的作者和读者的差别。正因为《塔木德》的所有读者(即所有的犹太居民)都参与了作品的创作(也就是修改和完善),使这样的一部法律在不断延伸的时间长河中不断优化、升级。
但如果仅凭这些就说《塔木德》的作者们是最早的博客,恐怕有点让人贻笑大方了。毕竟当时只知道什么叫“蜘蛛网”,呵呵。不过,它的理念是博客的理念没错。真正的互联网上最早的博客是谁,现在已无从考证了。不过,2000年,台湾阿坚发表的《网录:一种新内容形式的崛起》,是一篇比较早的系统介绍博客的文章,该文发表于2000年1月7日。时隔不久,国内门户之首的新浪也在“新浪科技”的业界新闻中,报道了博客现象,题为《直播网站和日志网站在美国盛行》,作者署名“少岩”。由此可以看出,当时Blog现象已经引起多方注意。同年发生的震惊世界的“9.11”事件想必大家都记得吧,它不仅以人类社会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悲剧灾难永载于史册,同时,它也直接推动了Blog的普及和发展,使Blog开始正式进入普通人的视野。在“9.11”事件发生后的几小时里,几乎所有的主要传统媒体网站都由于访问量过大而近乎瘫痪,这中间包括CNN、纽约时报和BBC重量级的媒体网站,而更加传统的电视媒体的报道内容却被很多人认为不够深入和全面。其实,互联网在这种突如其来的“打击”下并没有死,而是以其他方式或者在其他地方重生了,这就是Blog。其中最著名的几个Blog站点就是戴夫.温纳斯(Dave Winers)的Scripting News网站()和Slashdot和Fark站点。这些站点一改以往的反世俗的态度,空前地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就已经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相关信息。从目击者的亲笔描述到紧张的试图得到朋友和亲属状况的请求。其中最典型的是当数戴夫.温纳斯的Scripting News。这个原本主要是介绍技术界的一些动态的站点,在袭击发生的当时就担负起了传递最新消息的责任。整个9月11日早晨这里一直是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最佳地点。仅9月11日当天,在Scripting News网站上,与“9.11事件”相关的消息有近100条,有从其他媒体上摘录的新闻和申明(布什定义这是一场恐怖主义战争),也有目击者的直接描述(两座塔都已经倒塌),还有在其他国家的人提供的当地的反应(驻日美军提高了戒备)和最新的照片。Scripting News甚至成为了传统站点的一些消息的来源,《纽约时报》也报道了Scripting News作为互联网上的代表反映了人们对于这场袭击的反应和关注。Winers事后第三天在网站上进行了一些解释:“在互联网上有更多的人能够描述一个故事。我们在得知新闻站点在突如其来的过度访问面前近乎瘫痪,并且也没有能够提供太多有价值的新闻。这时候,我们就立刻开始了在自己的站点上让更多的人贡献新闻同时让更多的人获得新闻。互联网没有死,事实上它才刚刚开始。”
和Scripting news相比,另一个blog的参与者则更加与其原来的“理念”相距甚远。以“这不是新闻,这是Fark”作为座右铭的“玩笑新闻”集散地Fark非常不情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新闻来源,但是事实上他们却成为了典型,证明了有多少人希望在网上获取和提供新闻。在“9.11”事件后的一天内一共有157条相关的消息。而在之后网站编辑德鲁.科蒂斯(Drew Curtis)发表的一个声明更加说明了他们的矛盾心态:“首先,一半的道歉。在过去的几天中我们遇到的问题是如何平滑地把我们从一个调侃新闻的站点转型成一个真正的新闻站点。我们从来就没有认为我们需要这么做,但是‘9.11’事件后所有新闻站点都不幸倒下的事实,我们不得不承担起这个‘作为新闻站点的’任务。第一次我意识到我们站点已经不是一个愚蠢的搞笑站点,而是在为人们提供真正资料的新闻站点。这种严格的新闻真实性真的从来没有(在这里)发生过。”
从此以后,Blog就成为了网上的热点,特别是在美国。2001年开始,国内的相关报道就更多一些。比如《数字财富》杂志在当年第26期,发表了魏戎同志编译自美国The Industry Standard《工业标准》杂志)的一篇由Nicholas G.Carr撰写的关于博客的文章,题为《可塑媒体》。但真正在国内引起广泛的注意和重视还是在2002年的夏秋之交,自以方兴东为代表的一代博客人建立“博客中国”网站并大力推广之后,博客这个全新的概念才真正在中国这块辽阔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中文的博客网站也像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
播客
苹果中国译为播客,苹果台湾称为Podcasting;除「播客」外,其他的中文译名包括「爱波」、「广波」、「波刻」、「网播」、「聚播」、「随身播」、「自由播」等等。
“播客”又被称作“有声博客”,是Podcast的中文直译。用户可以利用“播客”将自己制作的“广播节目”上传到网上与广大网友分享。 「播客」(Podcasting)这个词来源自苹果电脑的"iPod"与"广播"(broadcast)的合成词,指的是一种在互联网上发布文件并允许用户订阅feed以自动接收新文件的方法,或用此方法来制作的电台节目。这种新方法在2004年下半年开始在互联网上流行以用於发布音频文件。
Podcasting与其他音频内容传送的区别在於其订阅模式,它使用RSS 2.0文件格式传送信息。该技术允许个人进行创建与发布,这种新的传播方式使得人人可以说出他们想说的话。
订阅Podcasting节目可以使用相应的Podcasting软件。这种软件可以定期检查并下载新内容,并与用户的携带型音乐播放器同步内容。Podcasting并不犟求使用iPod或iTunes;任何数字音频播放器或拥有适当软件的电脑都可以播放Podcasting节目。相同的技术亦可用来传送视频文件,在2005年上半年,已经有一些Podcasting软件可以像播放音频一样播放视频了。
它是数字广播技术的一种,最初借助一个叫“iPodder”的软件与一些便携播放器相结合而实现。Podcasting则是录制的自助广播或网络广播,用户可将此类广播节目下载到自己的iPod或其他MP3播放器中随身收听。
Podcast,中文译名尚未统一,但最多的是将其翻译为“播客”。它是数字广播技术的一种,出现初期借助一个叫“iPodder”的软件与一些便携播放器相结合而实现。Podcasting录制的是网络广播或类似的网络声讯节目,网友可将网上的广播节目下载到自己的iPod、MP3播放器或其它便携式数码声讯播放器中随身收听,不必端坐电脑前,也不必实时收听,享受随时随地的自由。更有意义的是,你还可以自己制作声音节目,并将其上传到网上与广大网友分享。
就像博客颠覆了被动接受文字信息的方式一样,播客颠覆了被动收听广播的方式,使听众成为主动参与者。有人说,播客可能会像博客(Blog)一样,带来大众传媒的又一场革命。
关于Podcast的定义目前仍在争论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有以下三种:
一.Podcast的推动者Doc Searls给出的定义:
PODcasting,Personal Optional Digital casting。PODcasting是自助广播,是全新的广播形式。收听传统广播时我们是被动收听我们可能想听的节目,而PODcasting则是我们选择收听的内容、收听的时间以及以何种方式让其他人也有机会收听。 戴维·温纳(Dave Winer)的Morning Coffee Notes:人各有所专,所以理论上人人播客是可能的。
二.Dave Shusher在其“Podcasting的定义”一文中的定义:
他提出Podcasting必须具备三个要件:
1.必须是一个独立的、可下载的媒体文件;
2.该文件的发布格式为RSS2.0 enclosure feed;
3.接收端能自动接收、下载并将文件转至需要的地方,放置于播放器的节目单中。
他认为可下载MP3 不是波刻(Podcast)――这是充分但不是必要条件。“能下载固然不错,但能自动出现供你播放而无需你关照才是关键。这才是Podcasting。”
三.Wikipedia的定义:
像WIKI这样的定义是开放、动态的,到2004年12月13日为止,其定义为: Podcasting源于iPod,兼具broadcasting和webcasting 之意。Podcasting 与TiVo相似, 只是Podcasting是用于声讯节目而且目前免费。但是应该注意,该技术能把任何文件“拉”过来,包括软件更新、照片和视频。(作者:郑雅钦)
四.播客的发展方向是从声音播客转向视频播客,最近的调查显示,视频iPod的用户只占全体用户5%不足,可见视频播客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
回答者:琳琅lingling - 江湖少侠 七级 3-20 15:28
博客
Blog是web log的缩写,中文是"网络日志",而博客(Blogger)则是写Blog的人。具体说来, 博客这个概念解释为使用特定的软件,在网络上出版、发表和张贴个人文章的人。
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Post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Blog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对其 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有关公司、个人、构想的新闻到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发表或张贴都有。许多Blogs是个人心中所想之事情的发 表,其它Blogs则是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Blog好象对网络传达的实时讯息。撰写这些Weblog或Blog的人就叫做 Blogger。
在网络上发表Blog的构想使于1998年,但到了2000年才真正开始流行。起初,Bloggers将其每天浏览网站的心得和意见记录下来,并予以公开,来给其它人参考和遵循。
随着Blog快速扩张,它的目的与最初已相去甚远。目前网络上数以千计的Bloggers发表和张贴Blog的目的有很大的差异。不过,由于沟通方式比电 子邮件、讨论群组更简单和容易,Blog已成为家庭、公司、部门和团队之间越来越盛行的沟通工具,因为它也逐渐被应用在企业内部网络 (Intranet)。
在《市场术语》中对博客的定义为: 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和网络链接,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
Pyra创始人Evan Williams认为博客概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频繁更新(Frequency)、简洁明了(Brevity)和个性化(Personality)。
佩姬努南的解释是:博客是每周7天,每天24时运转的言论网站,这种网站以其率真、野性、无保留、富于思想而奇怪的方式提供无拘无束的言论。
其他说法还有:博客是一个"快捷易用的知识管理系统"(Dylan Tweney),博客是新型的"协同媒体",博客是"不停息的网上旅程",是"个人网上出版物(社区)",是"网络中的信息雷达系统",是"人工搜索引擎 ",是"专家过滤器",是"自组织网络生态",是"草根记者"……
播客
播客的英文名称为Podcast,中文译名尚未统一,但最多的是将其翻译为“播客”。它是数字广播技术的一种,初期借助一个叫iPodder”的软件与一些便携播放器相结合而实现。播客录制的是网络广播或类似的网络声讯节目,网友可将网上的广播节目下载到自己的iPod、MP3播放器中随身收听,不必端坐电脑前,也不必实时收听,享受随时随地的自由。更有意义的是,你还可以自己制作声音节目,并将其上传到网上与广大网友分享。 在播客天下,我们将播客简单地视为个人的网络广播。
“播客”与博客系出同门,2001年,Dave•Winer 在RSS2.0说明里增加了声音元素,之后,Winer的公司UserLand Software把这项功能内嵌到其博客软件中。目前几乎所有的Podcaster都是Blogger但如果认为“播客”只是博客的声音化,那就错了。“播客”用声音传达信息,它与码字的博客最大的不同在于,声音传达的信息更富有感情,更具个性。首先,对于信息的接收者来说,“声音”永远是充满悬念的,你无法知道后面等待你的将会是什么,而阅读博客完全可以跳行,通读一篇几千字的博客文章也许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便知道了大概;其次,声音永远比文字更为丰满,比如形容喧闹的街市、自然的鸟鸣、人心的挣扎,甚至简单的一句“我爱你”,其中蕴含的信息又哪里是文字能够表达得了的呢;再次,播客也可以读文章,事实上没有文案的播客是不成熟的。但事实上,对于同样的内容,人们更习惯于用眼睛而不是耳朵来接收,如果只是为了做“播客”而把博客再读一遍,那不仅是重复劳动,而且是对受众的不尊重。
回答者:小_天天 - 试用期 一级 3-20 15:28
⒈什么是博客?
中文“博客”一词,源于英文单词Blog/Blogger。Blog,是Weblog的简称。Weblog,其实是Web 和Log的组合词。Web,指World Wide Web,当然是指互联网了;Log的原义则是“航海日志”,后指任何类型的流水记录。合在一起来理解,Weblog就是在网络上的一种流水记录形式或者简称“网络日志”。Blogger或Weblogger,是指习惯于日常记录并使用Weblog工具的人。虽然在大陆早些时候或者台湾等地,对此概念的译名不尽相同(有的称为“网志”,有的称之为“网录”等等),但目前已基本统一到“博客”一词上来。该词最早是在2002年8月8日由著名的网络评论家王俊秀和方兴东共同撰文提出来的。博客也好,网志也罢,仅仅是一种名称而已,它的本义还是逃不过Weblog的范围。只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博客”,既可用作名词Blogger或weblogger——指具有博客行为的一类人;也可以作动词用(相当于英文中的Weblog或blog),指博客采取的具有博客行为反映、是第三方可以用视觉感受到的行为,即博客们所撰写的Blog。因此,“他/她是一位博客,他/她天天在博客”及“博客博什么客?”在中文语法与逻辑上都是正确。只是不同场合的用法不同罢了。
Blog究竟是什么?说了半天,其实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帖子(Post)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倒序排列。Blog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对其他网站的链接、评论,有关公司、个人瓜氲男挛牛�饺占恰⒄掌�⑹�琛⑸⑽模�踔量苹眯∷档姆⒈砘蛘盘�加小P矶郆logs只是记录着blog个人所见、所闻、所想,还有一些Blogs则是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撰写这些Weblog或Blog的人就叫做Blogger或Blog writer。
博客存在的方式,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托管博客,无须自己注册域名、租用空间和编制网页,博客们只要去免费注册申请即可拥有自己的博客空间,是最“多快好省”的方式。如英文的、wordpress.com、中文的“博客中文站”()、及多种语言的博客室(blogates.com)等都提供这样的服务;二是自建独立网站的博客,有自己的域名、空间和页面风格,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方兴东建立的“博客中国”站();三是附属博客,将自己的博客作为某一个网站的一部分(如一个栏目、一个频道或者一个地址)。这三类之间可以演变,甚至可以兼得,一人拥有多种博客网站。
⒉博客与黑客的区别
博客一词的创始人方兴东先生对于博客与黑客的区别有这样一段论述:①博客与黑客一样,也是“知识工人”的一种类型(注:这里所说的黑客,是指像Linux社区成员那样的生产性而非破坏性黑客)。黑客的力量与其说来自于他本人作为“知识个体户”的智力,不如说来自于一种组织机制。而这种组织机制——开放性、自组织、自我优化,恰恰是由知识的充分共享——源代码的开放——来保证的。在这个意义上,黑客与其说是指人,不如说是指一种全新的知识的生产方式和交流方式。与黑客不一样的是,博客从一开始首先就是指一种网络交流方式——继Email、BBS、IM(即时通讯)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一种媒体形式——自媒体(we media,或者叫“个人媒体”)。换言之,仅从字面上讲,博客首先是指一群人,其次才是指某个人,首先是指“我们”,其次才是指“我”——通过多链接的、“序曲——导言”式的网络日志,使“我”成为“我们”,并让更多的人汇入到“我们”中来的“我”。知识共同体”是他们共同的血缘。在博客和黑客的世界里,借用邓恩的诗句来说,“没有人是孤岛”,每个人都是同一个大地的一部分。单个的博客不是一个自足的点,而是一个知识网络上的节点。相对而言,博客比黑客更明显地表现出“节点”的性质来。②与黑客相比,博客的知识门槛低得多。任何人都可以在几分钟之类迅速成长为一名博客——只要他有这个兴趣即可。博客的文本提供了不少信息,但博客本人往往可能不是作者(版权所有者),他所做的,可能仅仅是提供了一些链接而已。另外,博客的读者也可以加上自己的链接。因此,与传统媒体不一样,博客往往不是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自己,而是通过已有或潜在(有可能被其他人加上)的链接,把注意力引向一个个“他者”。最重要的是,博客通过把读者引向读者自己,让读者逐渐成为作者。从知识和信息的消费者变成提供者。
⒊博客的产生的背景及历史简介
理解了博客与黑客的区别,也就明白了博客的核心其实就是超文本语言的再现。这种理念甚至可以追溯到古代犹太人的一部法典《塔木德》。这是一种看起来多少有些奇怪的法典。表面上,它由正文与后人的注释两部分构成,但两部分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两部分互为正文和注释。而且,注释也是多层次的,包括对注释的注释,对注释的注释的注释……《塔木德》的特点就是:它是一种开放的文本而不是一本“只读文本”;原创者(立法者)与再创者(法律的解释者)只有先后之分,但在权威性上没有差别,从而也就没有严格的作者和读者的差别。正因为《塔木德》的所有读者(即所有的犹太居民)都参与了作品的创作(也就是修改和完善),使这样的一部法律在不断延伸的时间长河中不断优化、升级。
但如果仅凭这些就说《塔木德》的作者们是最早的博客,恐怕有点让人贻笑大方了。毕竟当时只知道什么叫“蜘蛛网”,呵呵。不过,它的理念是博客的理念没错。真正的互联网上最早的博客是谁,现在已无从考证了。不过,2000年,台湾阿坚发表的《网录:一种新内容形式的崛起》,是一篇比较早的系统介绍博客的文章,该文发表于2000年1月7日。时隔不久,国内门户之首的新浪也在“新浪科技”的业界新闻中,报道了博客现象,题为《直播网站和日志网站在美国盛行》,作者署名“少岩”。由此可以看出,当时Blog现象已经引起多方注意。同年发生的震惊世界的“9.11”事件想必大家都记得吧,它不仅以人类社会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悲剧灾难永载于史册,同时,它也直接推动了Blog的普及和发展,使Blog开始正式进入普通人的视野。在“9.11”事件发生后的几小时里,几乎所有的主要传统媒体网站都由于访问量过大而近乎瘫痪,这中间包括CNN、纽约时报和BBC重量级的媒体网站,而更加传统的电视媒体的报道内容却被很多人认为不够深入和全面。其实,互联网在这种突如其来的“打击”下并没有死,而是以其他方式或者在其他地方重生了,这就是Blog。其中最著名的几个Blog站点就是戴夫.温纳斯(Dave Winers)的Scripting News网站()和Slashdot和Fark站点。这些站点一改以往的反世俗的态度,空前地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就已经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相关信息。从目击者的亲笔描述到紧张的试图得到朋友和亲属状况的请求。其中最典型的是当数戴夫.温纳斯的Scripting News。这个原本主要是介绍技术界的一些动态的站点,在袭击发生的当时就担负起了传递最新消息的责任。整个9月11日早晨这里一直是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最佳地点。仅9月11日当天,在Scripting News网站上,与“9.11事件”相关的消息有近100条,有从其他媒体上摘录的新闻和申明(布什定义这是一场恐怖主义战争),也有目击者的直接描述(两座塔都已经倒塌),还有在其他国家的人提供的当地的反应(驻日美军提高了戒备)和最新的照片。Scripting News甚至成为了传统站点的一些消息的来源,《纽约时报》也报道了Scripting News作为互联网上的代表反映了人们对于这场袭击的反应和关注。Winers事后第三天在网站上进行了一些解释:“在互联网上有更多的人能够描述一个故事。我们在得知新闻站点在突如其来的过度访问面前近乎瘫痪,并且也没有能够提供太多有价值的新闻。这时候,我们就立刻开始了在自己的站点上让更多的人贡献新闻同时让更多的人获得新闻。互联网没有死,事实上它才刚刚开始。”
和Scripting news相比,另一个blog的参与者则更加与其原来的“理念”相距甚远。以“这不是新闻,这是Fark”作为座右铭的“玩笑新闻”集散地Fark
“博客”(Blog或Weblog)一词源于“Web Log(网络日志)”的缩写,是一种十分简易的傻瓜化个人信息发布方式。让任何人都可以像免费电子邮件的注册、写作和发送一样,完成个人网页的创建、发布和更新。如果把论坛(BBS)比喻为开放的广场,那么博客就是你的开放的私人房间。可以充分利用超文本链接、网络互动、动态更新的特点,在你“不停息的网上航行”中,精选并链接全球互联网中最有价值的信息、知识与资源;也可以将你个人工作过程、生活故事、思想历程、闪现的灵感等及时记录和发布,发挥您个人无限的表达力;更可以以文会友,结识和汇聚朋友,进行深度交流与沟通。
何为博客?定义与解释
“博客”当然是个大家都陌生的名词,因为这个中文名字还是博客中国的王俊秀灵机一动的产物。博客的英文名词就是“Blog或Weblog”(指人时对应于Blogger),又一个典型的网络新事物,你查阅最新的英文词典也不可能查到。该词来源于“Web Log(网络日志)”的缩写,特指一种特别的网络个人出版形式,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
但是,正因为简单,要解释清楚,反而十分复杂。定义五花八门,一百个人就有一百种观点。至今缺乏严谨的定义,也还没有收入任何主要的词典之中。因此,还是集思广益,让我们先从各个角度来看看这个概念的含义:
博客(Blog)最普通的名词解释
博客(Blog,weblog的缩略词,由Peter Merholz发明)
1、 名词,有时为了区分也称博客网站(网页)。指网上写作的一种特定形式和格式。由按时间倒序排列的文档组成的栏目,两侧通常还可以有补充材料,频繁更新,一般大量使用链接。
一般有战争博客(Warblog,Matt Welch发明)、日记博客(Journal blog和Diary blog),知识博客(Knowledge Log、Klog、K-Blog)、新闻博客(News blogs)、专家博客(Pundit blog)、技术博客(Tech blog)、群体博客(Group blog)、移动博客(Moblog)、视频博客(Videoblog)、音频博客(Audioblog)、图片博客(Fotolog)、法律博客(Blawg)、文摘博客(Digest blog)
由此还衍生出大量新词汇,比如博客世界(Blogosphere)、博客精英(Blogerati)、博客链接(Blogroll)、法语博客(Froglogs)、语言博客(Linguablog)和小猫博客(Kittyblogger,指写些日常琐碎内容的博客)等。
2、 动词,在blog上写文章。
博客(Blogger)
名词,拥有blog网站或者在blog上写作的人。
对于博客的严谨定义举例
《市场术语》中对Blog这样描述:“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Post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Blog的内容由个人喜欢。可从有关公司、个人、新闻,或是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发表或张贴。许多Blogs是个人心中所想之事情的发表,其它也有非个人的Blogs,那是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Blog好象对网络传达的实时讯息。撰写这些Weblog或Blog的人就叫做Blogger或Blog writer。”
《网络翻译家》对博客(Blogger)的概念解释为:
网络出版(Web Publishing)、发表和张贴(Post——这个字当名词用时就是指张贴的文章)文章是个急速成长的网络活动,现在甚至出现了一个用来指称这种网络出版和发表文章的专有名词——Weblog,或Blog。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Post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Blog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对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有关公司、个人、构想的新闻到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发表或张贴都有。许多Blogs是个人心中所想之事情的发表,其它Blogs则是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Blog好象对网络传达的实时讯息。撰写这些Weblog或Blog的人就叫做Blogger或Blog writer。在网络上发表Blog的构想使于1998年,但到了2000年才真正开始流行。起初,Bloggers将其每天浏览网站的心得和意见记录下来,并予以公开,来给其它人参考和遵循。但随着Blogging快速扩张,它的目的与最初已相去甚远。目前网络上数以千计的 Bloggers发表和张贴Blog的目的有很大的差异。不过,由于沟通方式比电子邮件、讨论群组更简单和容易,Blog已成为家庭、公司、部门和团队之间越来越盛行的沟通工具,因为它也逐渐被应用在企业内部网络(Intranet)。目前有很多网站可以让网友设立帐号及发表Blogs。
各类人士对博客的不同理解和定义
更多关于博客的形象比喻和定义:
博客概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频繁更新(Frequency)、简洁明了(Brevity)和个性化(Personality)(Evan Williams)
博客是每周7天,每天24时运转的言论网站,这种网站以其率真、野性、无保留、富于思想而奇怪的方式提供无拘无束的言论。(佩姬?努南的解释)
博客是互联网上最新的发展潮流,是继E-mail、BBS、ICQ(IM)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
博客是用带着索引的文字进行对话的咖啡屋。(Rebecca Blood著《博客手册》(The Weblog Handbook))
博客就是一个人未经编辑的声音(The unedited voice of a person)(戴夫·温纳(Dave Winer))
博客(Weblog)是这样一个按照时间顺序摆列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被公开发布,并能够通过互联网被访问到的独立的思想泡泡(thought bubbles),博客中的每条内容是博客们当时在想什幺的思想快照。(James Snell)
博客之于知识,就像Napster之于音乐,Linux之于软件(博客中国)
博客代表着“新闻媒体3.0”:旧媒体(old media)→→新媒体(new media)→→自媒体(we media)(Dan Gillmor)
博客是媒体的开放源代码运动
博客是内容的开放源代码运动
博客——知识经济2.0(姜奇平)
博客是一个“快捷易用的知识管理系统”(Dylan Tweney)
博客是“个人主页2.0”(博客中国)
还有博客们的七嘴八舌,也很有启发:
博客是新型的“协同媒体”
博客是“不停息的网上旅程”
博客是“个人网上出版物(社区)”
博客是“网络中的信息雷达系统”
博客是“人工搜索引擎”,是“专家过滤器”
博客是“自组织网络生态”
博客是“草根记者”……
博客是网络时代的个人“读者文摘”
博客是以超级链接为武器的网络日记
博客是信息时代的麦哲伦(博客中国)
博客是信息奶牛,吃的是“信息草”,挤出来的是“信息奶”。
博客代表着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通过博客,让自己学到很多,让别人学到更多。
一些人为摘录的新闻吧
因为把信息进行了分类和筛选发布,所以很“有用”
通常用来广播信息
一种学习工具
简单到傻瓜也会建立
最个人化的电子日记 ...
一种与小群体进行经常性沟通的形式
不就是一个HTML编辑器吗?
web 出来就有了,不是新东西
迅速/便捷地出版
经常更新甚至包括亵渎语言的发泄地,自言自语的场所
可能是下一代印刷杂志的发展方向,保持随时更新
一种好工具!
只不过是作者个人描述自己生活和日常事件的短评,当然还包括一些有趣的发现和到其他网站的推荐链接
未来的网上随笔
将发展并变成一个强大的、极便宜的电子学习(e-Learning) 工具
有人把它形容为网络上的雷达系统
女孩子的私人好朋友
“博客中国”对博客内涵的基本定义和理解
博客是一种“零进入壁垒”的网上个人出版方式,“零进入壁垒”主要是满足“四零”条件(零编辑、零技术、零成本、零形式)。
博客概念一般包含了三个要素(当然,也不需要局限这些定义):
网页主体内容由不断更新的、个人性的众多“帖子”组成
作者:方兴东 出处:博客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