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网站开发经验 + 多家企业客户 + 靠谱的建站团队
量身定制 + 运营维护+专业推广+无忧售后,网站问题一站解决
本篇内容主要讲解“Java I/O API性能实例分析”,感兴趣的朋友不妨来看看。本文介绍的方法操作简单快捷,实用性强。下面就让小编来带大家学习“Java I/O API性能实例分析”吧!
创新互联公司2013年开创至今,先为大同等服务建站,大同等地企业,进行企业商务咨询服务。为大同企业网站制作PC+手机+微官网三网同步一站式服务解决您的所有建站问题。 一、概述
IO API的可伸缩性对Web应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Java 1.4版以前的API中,阻塞I/O令许多人失望。从J2SE
1.4版本开始,Java终于有了可伸缩的I/O API。本文分析并计算了新旧IO
API在可伸缩性方面的差异。Java向Socket写入数据时必须调用关联的OutputStream的write()方法。只有当所有的数据全部写入时,write()方法调用才会返回。倘若发送缓冲区已满且连接速度很低,这个调用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成。如果程序只使用单一的线程,其他连接就必须等待,即使那些连接已经做好了调用write()的准备也一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你必须把每一个Socket和一个线程关联起来;采用这种方法之后,当一个线程由于I/O相关的任务被阻塞时,另一个线程仍旧能够运行。
尽管线程的开销不如进程那么大,但是,考虑到底层的操作平台,线程和进程都属于消耗大量资源的程序结构。每一个线程都要占用一定数量的内存,而且除此之外,多个线程还意味着线程上下文的切换,而这种切换也需要昂贵的资源开销。因此,Java需要一个新的API来分离Socket与线程之间过于紧密的联系。在新的Java
I/O API(java.nio.*)中,这个目标终于实现了。
本文分析和比较了用新、旧两种I/O
API编写的简单Web服务器。由于作为Web协议的HTTP不再象原来那样只用于一些简单的目的,因此这里介绍的例子只包含关键的功能,或者说,它们既不考虑安全因素,也不严格遵从协议规范。
二、用旧API编写的HTTP服务器
首先我们来看看用旧式API编写的HTTP服务器。这个实现只使用了一个类。main()方法首先创建了一个绑定到8080端口的ServerSocke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throws IOException {
ServerSocket
serverSocket = new ServerSocket(8080);
for (int i=0; i <
Integer.parseInt(args[0]); i++) {
new Httpd(serverSocket);
}
}
接下来,main()方法创建了一系列的Httpd对象,并用共享的ServerSocket初始化它们。在Httpd的构造函数中,我们保证每一个实例都有一个有意义的名字,设置默认协议,然后通过调用其超类Thread的start()方法启动服务器。此举导致对run()方法的一次异步调用,而run()方法包含一个无限循环。
在run()方法的无限循环中,ServerSocket的阻塞性accpet()方法被调用。当客户程序连接服务器的8080端口,accept()方法将返回一个Socket对象。每一个Socket关联着一个InputStream和一个OutputStream,两者都要在后继的handleRequest()方法调用中用到。这个方法将读取客户程序的请求,经过检查和处理,然后把合适的应答发送给客户程序。如果客户程序的请求合法,通过sendFile()方法返回客户程序请求的文件;否则,客户程序将收到相应的错误信息(调用sendError())方法。
while (true) {
...
socket =
serverSocket.accept();
...
handleRequest();
...
socket.close();
}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实现。它能够出色地完成任务吗?答案基本上是肯定的。当然,请求分析过程还可以进一步优化,因为在性能方面StringTokenizer的声誉一直不佳。但这个程序至少已经关闭了TCP延迟(对于短暂的连接来说它很不合适),同时为外发的文件设置了缓冲。而且更重要的是,所有的线程操作都相互独立。新的连接请求由哪一个线程处理由本机的(因而也是速度较快的)accept()方法决定。除了ServerSocket对象之外,各个线程之间不共享可能需要同步的任何其他资源。这个方案速度较快,但令人遗憾的是,它不具有很好的可伸缩性,其原因就在于,很显然地,线程是一种有限的资源。
三、非阻塞的HTTP服务器
下面我们来看看另一个使用非阻塞的新I/O
API的方案。新的方案要比原来的方案稍微复杂一点,而且它需要各个线程的协作。它包含下面四个类:
?NIOHttpd
?Acceptor
?Connection
?ConnectionSelector
NIOHttpd的主要任务是启动服务器。就象前面的Httpd一样,一个服务器Socket被绑定到8080端口。两者主要的区别在于,新版本的服务器使用java.nio.channels.ServerSocketChannel而不是ServerSocket。在利用bind()方法显式地把Socket绑定到端口之前,必须先打开一个管道(Channel)。然后,main()方法实例化了一个ConnectionSelector和一个Acceptor。这样,每一个ConnectionSelector都可以用一个Acceptor注册;另外,实例化Acceptor时还提供了ServerSocketChannel。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throws IOException
{
ServerSocketChannel ssc =
ServerSocketChannel.open();
ssc.socket().bind(new
InetSocketAddress(8080));
ConnectionSelector cs = new
ConnectionSelector();
new Acceptor(ssc, cs);
}
为了理解这两个线程之间的交互过程,首先我们来仔细地分析一下Acceptor。Acceptor的主要任务是接受传入的连接请求,并通过ConnectionSelector注册它们。Acceptor的构造函数调用了超类的start()方法;run()方法包含了必需的无限循环。在这个循环中,一个阻塞性的accept()方法被调用,它最终将返回一个Socket对象??这个过程几乎与Httpd的处理过程一样,但这里使用的是ServerSocketChannel的accept()方法,而不是ServerSocket的accept()方法。最后,以调用accept()方法获得的socketChannel对象为参数创建一个Connection对象,并通过ConnectionSelector的queue()方法注册它。
while (true) {
...
socketChannel =
serverSocketChannel.accept();
connectionSelector.queue(new
Connection(socketChannel));
...
}
总而言之:Acceptor只能在一个无限循环中接受连接请求和通过ConnectionSelector注册连接。与Acceptor一样,ConnectionSelector也是一个线程。在构造函数中,它构造了一个队列,并用Selector.open()方法打开了一个java.nio.channels.Selector。Selector是整个服务器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使得程序能够注册连接,能够获取已经允许读取和写入操作的连接的清单。
构造函数调用start()方法之后,run()方法里面的无限循环开始执行。在这个循环中,程序调用了Selector的select()方法。这个方法一直阻塞,直到已经注册的连接之一做好了I/O操作的准备,或Selector的wakeup()方法被调用。
while (true) {
...
int i =
selector.select();
registerQueuedConnections();
...
//
处理连接...
}
当ConnectionSelector线程执行select()时,没有一个Acceptor线程能够用该Selector注册连接,因为对应的方法是同步方法,理解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因此这里使用了队列,必要时Acceptor线程向队列加入连接。
public void queue(Connection connection) {
synchronized
(queue) {
queue.add(connection);
}
selector.wakeup();
}
紧接着把连接放入队列的操作,Acceptor调用Selector的wakeup()方法。这个调用导致ConnectionSelector线程继续执行,从正在被阻塞的select()调用返回。由于Selector不再被阻塞,ConnectionSelector现在能够从队列注册连接。在registerQueuedConnections()方法中,其实施过程如下:
if (!queue.isEmpty()) {
synchronized (queue) {
while
(!queue.isEmpty()) {
Connection connection
=
(Connection)queue.remove(queue.size()-1);
connection.register(selector);
}
}
}
到此,相信大家对“Java I/O API性能实例分析”有了更深的了解,不妨来实际操作一番吧!这里是创新互联网站,更多相关内容可以进入相关频道进行查询,关注我们,继续学习!